林海谐缘

 找回密码
 审核注册
搜索
查看: 1389|回复: 0

我养房,谁来养我的父母-现实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13 15: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买什么样的房?一个问题上的两极之争
  “怎么大家都有心理支撑买那么贵的房子?”水木清华的网友nodoor没想到,他因为一个小小的质疑成为论坛里的热门人物,引得大虾们纷纷灌水发文。“我和我LP两人,一个月可以净存款10K。但我们一想到20年中每月要还3000元甚至更多,就感觉压力大。所以俺们保守一些,买了个100平米的便宜两居,总价40万吧。每月还款控制在2000块钱以内。这个楼盘距离俺俩上班的地方都是公交车三四十分钟的路程。竞争太激烈了,总担心朝不保夕。看版面上的讨论,动辄总价就是大几十万,感觉有钱人或者承受力高的人真多,羡慕ing。”

  “你们太过保守了。”这是一些网友们反对的声音,“你们过两年还不买车吗?反正我不喜欢坐那么长时间公共汽车。”“在北京,现在看140平米的房子都觉得小。”显然,不养车、不养小孩,居然只买40万的“小”房,这对每月能存1万元的小夫妻被视为 “抠门” “老气横秋”。

  水木清华的论坛,以“米人”荟萃著称,云集了在校的清华精英及毕业若干年的牛人。如“nodoor”一样务实的年轻人固然存在,对未来充满“乐观”情结、有信心赚大把的美刀或人民币亦不乏其人,盛行一时的买房即“投资”的理念下,相当多的米人对“买什么样的房”作出了 “一步到位”的决定。

  水母的一隅,实则是众多年轻人买房置业的缩影,其共同特点是:成长期正值“超前消费”这一语汇大行其道之际;部分粉丝受日韩剧熏陶,于电视剧的纯美布局中,一点点幻化出自己的“水晶宫殿”;没有亲身经历经济生态的大起大落,无论是海南烂尾楼、香港1997年房市之痛,对他们均如过眼云烟。没有痛过,自然眼高、胆大,出手不凡。

  与乐观派截然对立、另一个极端上的派别,则是“愤激派。”该派别对目前居高不下的楼价深恶痛绝。他们举相关部门发布的消息为例,2005年1月~6月,北京市商品期房平均价格7220元/平方米,上海市进入6月以来,全市商品房成交均价为8013元/平方米。而这两个城市的人年平均收入分别为15000元和16683元,全国其他地区房价,比照当地的工资收入水平也是触目惊心。 “为什么辛辛苦苦挣来的钱,不能孝敬父母,不能和妻子享受人间美好,无法善待他人,只能拼命往开发商手上送。为什么只能拿一辈子的血汗钱去买一个有名无实的破房子呢?”

  “天地良心全丢弃,只为房子断愁肠。”一位网友写下了按揭时代的“青春祭文”。

  问题一,楼市和个人未来的前途,果真阳光灿烂,无风无雨20年吗?值得我们用二三十年的时光献祭?问题二,房价当然不便宜,但真的到了不能承受、无法博取的地步吗V怕也不见得。

  无论是哪一派,都有必要关注当前楼市的微妙变化。自2005年持续至今天,历经“央行新政”“国八条”,房价已成为各方力量悄悄博弈的迷局。

  变数当前,意味着风险,也意味着转机,今天的我们究竟应该怎样买房,成为有“米”一族与无“资”青年共同面对的现实困境。


有“米”一族的“豪宅”之痛
  月入1万的穷汉
  坐在空荡荡的地板上,罗鹏(化名)咧嘴笑,苦乐糅杂。有些事是不能细细推敲的,比如,他现在就困惑于一件事,自己怎么能既是月入1万的高级白领,又是负债累累的穷光蛋?

  2005年3月17日,对罗鹏来说是个毕生难忘的日子,在这一天学习到了一个金融方面的小常识,这常识足以影响他的一生。那就是此前他与银行签定的商品房借款合同中,约定的利率并不是个固定值,而是会随着现行利率的浮动而变更。

  3月17日,随着央行一声令下,取消住房贷款优惠利率,他借的20年64万贷款利率即由5.31%提升至5.51%,每月增加70元左右,每月还款额达到了4334元。2004年10月29日,央行已经进行过一次升息。两次升息累计使罗鹏每月的负担加大了100元左右。尽管工作于某德资著名企业,年薪13万,但这“微不足道”的100元,几乎成了压垮这名29岁男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和妻子每月的税后收入,加起来有1万元,但用于房子的一项,月供加物业费(每平方米3元)等基本支出,高达5000元。他的新房位于北京亚运村以北,开发商美其名曰“亚奥腹地”“黄金之选”。买的时候罗鹏还是踌躇了一番的,一方父母肯定会搬来常住,因此咬咬牙选择了130平米的户型,单价6800每平米。这意味着他在自己掏出24万元首付后,得向银行借贷64万,本息如今已合计1040179元。

  罗鹏生性乐观,名校热门专业研究生毕业,这曾使他对个人未来充满期待,从看房、订房到最后签订合同,铁板钉钉,其间花费的时间不过10天。当时还存在另一个轻松选择,即选择朝北的一套房,单价为5400元,每平方米便宜1400元。但家长的一番话,让他决定避轻就重,“北京冬天北风呼呼的,还是朝南的房子暖和,有阳光。”“奢侈”的阳光啊,价值14万元。

  巨大的还贷压力在攒钱装修的一年中开始凸现。除了还欠银行的,他得准备装修款、入住时缴纳的契税、房租及应付日常开销。房租每月就有800元,而130万平米的房子,装修及家具款至少得准备七八万元,不然对不起他的“豪宅”。节衣缩食了一年后,罗鹏还是向亲朋借得若干银子,才得以乔迁新居。

  乔迁的那一天,理论上应是最开心的一天,罗鹏与妻子却莫名怅惘,房子里空荡荡的,除了必要的床和电视柜外,沙发没有,茶几没有,两个“小知”的书籍乱七八糟地挤在一面墙边。家具,电器,得一个月一个月慢慢来。

  老家的人纷纷说,月入1万的他,肯定把屋子装成皇宫,可谁知这皇宫里,住着一个两手空空的穷汉!巨大的压力往往不源于具体的数目字——到这一天他才知道——源于精神上的缺。每天早上起来,想到的第一件事是欠银行100多元,你得挣回来,这念头有可能折磨你20年。

  不能失业,也不敢跳槽,昨天老板冲他吼了一顿,他温和地一笑,心里说,我什么也没听见。江山代有才人出,不知道有多少山青水秀的学弟学妹,排着长龙等着填他的空。以前罗鹏打车、吃哈根达斯、节假日旅游,都不用计算手中的币,但现在,骑车上班,至多给老婆买伊利雪糕,旅游?去各大公园。

  怎么就变成了《烦恼人生》里的印家厚?想当年在大学里也是气吞万里如虎的少年。

  他和老婆都是忠实的好莱坞粉丝,斯皮尔伯格导的《世界大战》北京公映了。听说效果那叫一个震撼,叫一个崩溃。去电影院看吧,老婆说。他上网查了查票价,成人票每张45元,照以前,真不贵。

  去天桥上买张碟,放DVD里看吧。今天的罗鹏答。


  在北京某著名高校任职的邹灵,遇到的问题比罗鹏更迫在眉睫:我养房,谁来养父母?三年前她买下位于北京南三环以内的一套两居室,这套商品房负担不重,面积90多平方米,总价不到40万,月供2000多。她的父母,加上她与老公四口人,足够住。

  2004年,在“买房即投资”的观念影响下,邹灵与老公作出了一个决定:再买一套房,这一次要买大一点的,130平方米,总价50多万。一时之间上哪儿找这么多首付?公公婆婆善解人意地表示愿意承担。与大房子相应而来的是庞大的入住支出——5万元,庞大的装修支出——8万元。由于邹灵小两口承担了月供,其他支出只得再次请父母帮忙。为搬进这个新家,公公婆婆一共掏出了20多万。

  谁说花父母的钱就天经地义?一次次看着婆婆从积蓄了20多年的存折里,把血汗钱一块块往外掏,邹灵觉得自己的负疚感一丝丝在增加,亏欠感也越来越重。虽然婆婆心疼儿子,说不用还不用还,但这笔“情债”,你一生一世也逃不脱。

  房子装修好,就把他们接过来享享清福。这念头还没来得及实施,婆婆就病倒了,医生说是长期焦虑造成的心律失常,婆婆其实是个蛮舍不得的人,买菜都小心翼翼,恨不能顿顿吃西红柿鸡蛋面。看病钱非常之恐怖,短短三天花去1000多元。这是慢性病,得慢慢调养,此外,公公的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也非常严重。

  公公婆婆现在只有60岁,70岁、80岁怎么办?邹灵不寒而栗,自己都快心律失常了。欠老人家的迟早要还。那时只有一个解决方案,卖掉一套房……


无“资”青年的买房通途
  买房支招
  借不借钱?不借,如何实现买房梦4看广州的黄佳如何做到——

  会理财,才有“好日子”

  职业:系统维护员

  家庭月收入:(算上年终奖)平均每月4000

  居住地点:广州海珠区

  2005年8月31日,我搬进了自己的新房,除了没有新郎,房子里照样是喜气洋洋的,要知道,两年前,我才从大学毕业呢。

  当年,我们四个刚毕业的女生租下了这间小屋,漏水的马桶、掉皮的天花板、没有抽烟机的厨房,远道而来的父母坐在我的床上,看着这一切,心疼地说:我们出钱给你买一套小点的房子,也算是你将来的嫁妆。可我犹豫,自己不过刚刚毕业而已,工作才刚刚起步,有什么资格谈享受?万一要是失业,难道还要父母帮你支付生活费不成?丢人啊,已经在大学里锻炼好的独立能力怎么能轻易放弃?

  我跟父母商量:给我两年的时间,我想看看自己能不能攒点儿钱,能不能打理好自己的经济与生活。如果到时候买房子,也好有点儿经济实力。道理说得冠冕堂皇,一面掩饰着自己的惶恐,一面打起理财的小算盘。

  房租和车费就占去了月收入的三分之一。真正留给我精打细算的空间并不多。女孩子们一块儿逛街买衣服,看见中意的,都一哄而上往试衣间里跑,她们三个对满意的衣服很少放弃,而我却不,把喜欢的衣服牌号记好,等到商场换季打折的时候,我再毫不心软地一网打尽。对于我的“算计”,她们可不以为然呢,常常笑话我穿的衣服都是“过季品”,不如她们对时尚敏感。我心里也一阵难过,但想着理财可是有目标的,是为了早点有能力过上“有房的单身丽人生活”。更重要的是,潮流风向变的可比工资快,她们所谓时尚的衣服穿过一阵儿后就扔在一边,而我买的“过季品”全是精挑细选的经典款式,今年穿了明年还能穿呢。

  大家一起逛超市,我总会先翻阅超市“商品快讯”,列出一张购买清单,然后直奔特价促销区,挑选物品。对某些折扣实在诱人但又不必要的商品,我会详细研究确定不是次品后斟酌再三买下来,能用上就自己用,用不上就过些时候送给有需要的朋友,还能让朋友感动一阵子。这样的“抠门儿”也是这帮“没心没肺”的丫头们所“不齿”的,看着她们往篮筐里扔商品,我心里暗想:买单的时候,就知道不算账的后果了。

  有时候,她们很不解地问我:你家条件好,用得着你这样斤斤计较地生活吗?买房子的话,完全不用你出钱嘛!其实没什么大道理,买房毕竟是人生大事,总得体现自己的力量吧?父母可以帮忙,可日后的生活还是得自己过。精打细算有什么不好呢?生活盘算着过,才能品出更多的滋味。钱握在手里,手指稍微一动,一会儿就能不见踪影;手一紧,钱还在自己手里,多踏实。

  时间很快到了2005年春节,我一查存折,竟吓了一跳:算上年终奖,我竟攒了5万块。而她们几个居然连1万块都没攒上。幸福和成就感涌了上来。过年回家的时候,父母再次把买房的事提上议事日程,我很骄傲地向他们宣布了自己的计划。

  房间面积控制在40平米,既能方便现在自己住,也能方便将来结婚后出租;房间在一层也没关系,说不定将来出租的时候,能租给在小区里做点小生意的人,只要窗户是朝向院内的就OK;月供控制在1500元,每月的公积金有700元,只要再出800元,和租房也差不多。

 过完春节,我开始满城搜罗楼盘。看了好几十家,甚至开始考虑二手房,但终于在海珠区淘到一间40平的小户型。这个小区已经入住两年,条件很成熟,比那些售楼处的沙盘图有说服力。房子的条件完全合乎要求。房子总价为32万,首付7万,父母赞助了4万,我用公积金贷款了25万,这样,月供就牢牢地控制在1500元。

  父母老想借钱帮我提前还款,但我有自己的计划,每年争取多还两万块应该还不是件困难的事情。很多同学开始羡慕我的“有房”生活,纷纷向我打听自己的理财秘诀。其实,没有什么秘诀,就是精打细算的同时也别损坏了自己的生活品质。

  有了余钱,要不要炒房?房屋作为投资品,风险有多大?


在飓风中,颤抖着高歌
  职业:公司文秘

  家庭月收入:6500元

  居住地点:上海莘庄

  购买房子:面积108平米,房屋买时总价49万,现价140万

  2004年9月的一天,我坐电梯上金贸大厦最高层,全亚洲的最高层,世界第三高楼。风声呼呼。有些因幸福而眩晕,一个小时前,中介公司打来电话,你的房子市值已涨到160万,出不出手?

  别问我,我真的不知道。一个清贫的小文秘,一夕之间坐拥160万资产,多半就是我这个情态,哭哭笑笑,忽而清醒,忽而迷糊。

  四年前,别说160万,就是10万,也足以让我望穿秋水,那年,老公被上海一家科研机构看中,来这儿工作,我自然也只能嫁鸡随鸡。城市很大,却容不下一张小小的床榻,我们分别借住在单位的单身职工宿舍里。这种憋闷的状态反而容易衍生“意外”,一次“事故”过后,我怀孕了。母爱的本能柔声说,留下;现实的窘境却吩咐我,打掉。房子,因了它的缺席,多少人欲爱不能。

  做完手术三周后,愤怒的我冲进了老公领导的办公室:“你们承诺的房子在哪?不给房子,我们就走人。”老公是博士后,他们不得不做出挽留的姿态,几个月后,“政策”出台——所里先借给这拨子年轻人每户10万,干满20年,不必赔钱;干了15年走人,赔偿10万元的25%;10年,赔50%。如果只干满5年,对不起,请交75%。明知是一纸卖身契啊,我们忙不迭签字画押。

  2002年的楼市还比较温柔,我们相中莘庄一套房,掐指算来,首付10万,月供2600,大了点吧?我迟疑,但架不住银行信贷部的小姐极力怂恿:“有什么打紧?月供不超过50%,就没有越过警戒线,足够你生活得从容。”

  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都因这个决定饱受批评与表扬。表扬者,觉得我买得正是时候;批评者则说,怎么不再买大一点儿?为什么不干脆买两套?因为,日历牌翻一个年头,2003年,让全体上海人大狂欢、全国人民大眼红的“楼市狂飙”正式君临。对“金融理财”一窍不通的我,开始在楼价的节节蹿高中接受洗礼。我住的小区,4600每平米的原价,迅速地蹿升到6000、8000到1.3万。

  那是一段幸福巅“疯”的日子,太婆们见面这样打招呼,买房了没有?办公室里,处处传唱的“房虫”的故事,如何以“低价”购得房子,倒手,再倒手,几个回合下来,已经挣得千万身家。在上海滩,人们相信,每人都有从小混混晋级为大富翁的无限可能。我有点走火入魔,频频跟老公说,把房子卖了吧,一出手就是百万富翁。中介的回复也越来越让人满意。可说起卖了房子去哪里逍遥时,我猛醒,卖完房子,如何再寻找栖身之地?水涨船高,各个地段都在上涨,连楼花都能炒出10几万元,以旧房换新房,无异于痴人说梦。去别的城市生存呢?回武汉?那也不行,老公将丧失事业的根基。又想起一则古老的股市寓言,连卖茶叶蛋的老妇都来炒股,离崩盘之日也不远了,房市难道不也是这样?海南、香港的楼市噩梦,真那么遥远?多少中产阶级在那样的风波中尚不能幸免,小小百姓拿什么求全?

  楼市的高烧终会退却,2005年3月,央行新政出台,首付成数提高,贷款利率提高;随后,游资撤离,接盘手日趋减少。上海的房价在开发商的吵吵嚷嚷中,不动声色地跌,我的房子挂牌价格达到140万,但有价无市,再诱人也不过是纸上黄粱。

  房价的“癫疯”状态过去后,它的沉浮与否不再引起我的关注。生活有了新的目标——生小孩。这次楼市狂欢于我的最大馈赠是,等孩子出世了、长大后,我有个真理告诉他(她)——所谓百万财富,投资、回报,对买房自住的老百姓来说,只不过是个拿来愉悦自己的梦想。杜拉斯有一个句子,非常之抒情,“爱之于我,不是一蔬一饭,肌肤之亲,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颓败生活里的英雄梦想”,那么,“房之于我,就不是支票簿上的庞大数字,或淮海路上的身份角逐,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对安宁生活的永恒渴望。”

  没有什么比踏踏实实地活着更重要。这种心境不是那些权贵们所能理解的。

  就像那日,我允许自己在飓风中幸福地颤抖着,放声高歌。

  但我终于没有允许自己,不顾一切地跳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审核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林海谐缘论坛 ( 豫ICP备07015145号 ) |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 管理员:linker(QQ:80555546) 群:3067918

GMT+8, 2024-11-21 19:45 , Processed in 0.02644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