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谐缘

 找回密码
 审核注册
搜索
查看: 884|回复: 1

网络江湖:陈彤“以逸待劳”击败博客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8 12: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先做两个对比。

2008年年末,全球经济遭遇寒冬,风险投资大幅收缩。然而美国博客新闻网的代表,Huffington Post获得新一轮融资2500万美元,其估值逆势上涨至1亿美元。而估值超过2500万美元的博客网站已经有六家,比如科技类的TechCrunch。不过在中国,却是另一番景象。

博客新闻网的代表,号称“中国博客之父”的方兴东创立的博客网(bokee?com)弹尽粮绝,在几轮裁员之后仍然发不出工资。网上说,方兴东被讨债员工围追堵截,在警察的干预下才得以逃脱。自称“受到威胁”的员工,甚至在博客里详细描述了双方发生冲突、以致受伤的经过。

如果倒退回三年前,没有人会料想到结局会如此落魄。2005年,博客网拿到1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脑袋发胀的方兴东把门户锁定为自己的对手,放出“半年超新浪、一年上市”的豪言。大肆招兵买马,上面那些追讨工资的员工很多都是在这个时候,抱着各种梦想、踌躇满志地踏进博客网大门。

这三年间,正是“赶超新浪”这个梦想,亲手断送了博客网。在美国,博客新闻网站能够在与门户的竞争中活下来,还能活得不错;但在中国,方兴东断送了自己的名声,也耽误了一群人的前途。

究其原因。美国的博客新闻网们守住了自己的原始定位,提供原始的精辟的博客新闻和评论;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而中国的博客网被门户们的庞大以及其刻意表露出来的“虚弱”所诱惑,冒然出击、拉长战线、高举高打,最终在才雄势大的新浪面前败下阵来。

从新浪的角度看,这是一出现代版的“引蛇出洞,赶尽杀绝”的故事。

谁人不识方兴东

最早把Blog概念引入中国的,最早把Blog翻译成“博客”的人,就是方兴东。

2002年被方兴东定义为中国互联网的“博客之年”。他引用了一句国外媒体的原话:“2002年,博客已经开始成为一场运动,来到这个世界。”2003年,方兴东出版了《博客:e时代的盗火者》。这是国内第一本全面介绍博客概念的书,其主题是:作为个体的博客将如何改变互联网。方兴东不遗余力地充当着博客“教父”的职责。

方兴东在2002年创立博客中国blogchina?com,2005年更名为博客网bokee?com,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最早的博客新闻网。在这以前,方兴东就是中国IT界知名的写手,甚至被冠以“评论家”的称号。他敢于攻击微软和英特尔在中国的垄断地位,一直勤奋写作,在中国IT界有深远的人脉和影响力。

博客网在一开始是方兴东的个人站点,不仅报道一些独家新闻、黑幕,也对IT时事表达个人见解。后来逐渐加入新闻转载,吸引一批IT写手加盟。由于其原创性、敏锐以及深刻地观察,在业内有很高的影响力。跟今天在全球互联网业都有很大影响力的博客新闻网站TechCrunch有很大相似。

这番努力终于换来回报。2003年11月11日一早,方兴东打开博客网的页面突然变得非常缓慢,当日浏览次数达到11万之多,比平时上升了一个数量级(此前日浏览次数不到2万)。原因是:三大门户都在头版重要位置推荐了博客网的一篇独家文章。

一直到2005年,依靠精彩内容和方兴东的号召力,博客网保持每月30%以上的增长。这是一个惊人的速度。

资本被打动了。2005年,博客网拿到1000万美元风险投资,领头的投资方是赫赫有名的软银亚洲。

这一年7月,方兴东公开宣称,不对,应该是叫嚣:博客网计划于2006年下半年到纳斯达克上市,预计市值10亿美元。此前一个月,博客中国在Alexa上排名前90。而在2004年,它仅在500名。博客网的工作人员还称,有信心进入前20名!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超越新浪”,方兴东说。他可能以为,给自己宣布一个强大对手,就如同自己也忽然变得跟对手一样强大,或者,别人也许会这么认为。为超越新浪,方兴东做了如下几个事情:大肆招聘、引进高管团队,博客网改版、从一个单纯IT新闻网扩展为一个门户的架构,扩张多条业务线。

不管方兴东自己有没有意识到,在这飞速增长和扩张的两年间,博客网和他自己都发生了根本变化:

第一,模式变了。博客网已经不再是创立之初的那个博客新闻网,而是一个博客服务托管商(BSP)。前者,是靠独家新闻和专业见解为竞争力。比如TechCrunch,发展到今天也只有寥寥几个人的精干写手团队。后者,是靠产品的研发、稳定的服务、优良的管理为竞争力。需要大额资本、迅猛扩张。

第二, 对手变了。一个博客新闻网的对手,同样也只能是那些以原创新闻和评论为内容的博客;就像雅虎不曾把TechCrunch和Huffington Post当做对手一样,门户们也不会把当年的博客中国当做对手。而当博客网在资本激励下,要把博客“媒体化”,要做大而全的新闻门户时,一下子就站到了当时互联网最重量级玩家的对面。

第三,定位变了。方兴东已经由一个写手、评论家、博客站长,变化成一个管理者、经营者。以前只需要驾驭文字和自己,现在,需要驾驭金钱和众人。

第四,状态变了。只有一二十名员工的博客中国与扩张到四五百职员的博客网,完全不是同一个状态。前者,方兴东完全控制,手到擒来;而后者,方兴东不得不请来十个副总裁,把他们变成各掌一方的诸侯。哦,差点忘了,还有一个董事会高高在上,那些出了1000万美元的冤大头们,正在虎视眈眈地焦急等待,狼一般渴望着美好“钱景”。

方兴东,你扛得住吗?

新浪诱敌

2005年9月8日,新浪的博客2?0公测版姗姗来迟。此时距离方兴东的博客中国成立,已有三年。这期间,博客网的速度急速蹿升,新浪似乎视而不见。

在博客中国创立时,作为朋友,新浪总编辑陈彤其实有意无意给过方兴东不少便利。比如,给博客中国发篇新闻稿,给“教父”捧捧场。比如,在2003年11月11日让方兴东激动不已的那个早上,转载一篇来自博客中国的独家文章,让其流量飞一般上升。在早期,谁都不能否认,诸如这样的来自门户的小恩小惠,的确给博客中国带来很大帮助。也许正因为此,方兴东只看到这个世界广阔的天地和好心的朋友,不曾觉察到暗地磨枪的对手。

但陈彤说,作为大型门户,不可能什么概念一出来就毫不犹豫地去做,只能在它具备一定雏形和商业价值时,才会介入。

要具备一定的雏形和商业价值,需要有人去摸索,需要有钱去推广,需要为了后来人的幸福不惜鞠躬尽瘁、赴汤蹈火的先烈。而显然,陈彤不愿也不会充当这样的先烈。但他应该愿意帮助这样的先烈。

2005年被公认为博客的大众化元年。一份《2005~2006中国博客发展与趋势分析》的研究报告中提到,当年的全球博客数量突破一亿,而在中国,该数字已达1600万,占网民总数的14?2%。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显示:2005年底,中国博客服务商已达600多家,博客站点达3600多万个。

这些数字,被解读为博客在中国面临井喷,实现了从“小众”走向“大众”的过渡,博客用户已开始渗透并分散到主要的网民群体当中。

这个结果的巨大功臣,当然是以方兴东为首的撒种者们,以及站在他们身后的已经砸下几千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商们。中国的俗话讲“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也是在这个时候,中国最大的门户新浪出手了。陈彤说:“当博客在中国发展的时机成熟时,新浪自然要大张旗鼓地让每个中国网民开博。”

陈彤之“快”

即使在新浪等门户相继成立博客频道后,方兴东还是没有完全清醒过来。他的态度是:乐观其成。理由是:“博客只不过是门户所提供诸多服务中的一项,流量不过1%,所以永远不可能成为它们的主要业务。”

方兴东没有闻到血腥味,并没有开始后撤,而是全力前进。方兴东在自己的博客里写道:2005年,我们人员增加了5倍,流量、用户和收入增加了10倍。年底,博客网的员工数量达到450人。方兴东暴露了从未有过的自信。“我们肯定会非常赚钱”,这是他的原话。

当然,方兴东不是没有自信的资本。因为当年博客网注册用户超过740万,居国内博客网站注册用户数之最。2006年2月,《中国Web2?0现状与趋势调查报告》显示,博客网是中国用户最常访问的博客网站,以51?4%的份额遥遥领先,跟在屁股后面的,是大名鼎鼎的新浪博客(26?3%)和搜狐博客(18?0%)。

看,我方兴东一直把这些笨重的大家伙踩在脚下。

所以,博客网在自己的扩张道路上继续狂奔。这段时间,先后推出播客服务(视频),电子邮箱服务(Bmail),博客搜索服务(Booso),还一口气扩展出十余个子频道,跟当时门户的导航条并无二致。

很明显。方兴东正在把博客网打造成又一个门户。无所不包,全线出击。也许方兴东以为,只要借助“博客”这个名噪一时的概念,就能轻而易举地复制门户的成功。新瓶装旧酒,就等着网民来买醉了。也许方兴东有一个错觉,1000万美元,能干很多事情,能成就一个伟大的公司。赶紧花完1000万美元吧,后面还有更多的钱等着我拿,再后面,就该上市了吧!

“方兴东铺得有些大了。”这是陈彤在2005年11月出手时的亲口评价。他的意见还包括:有些东西搞多了就会本末倒置(博客网搞的东西),其实很多已经不是博客的主打方向了。

后来的事实的确证明:正是这样的野心和幻觉,让方兴东走上了一条大耗资源、严重透支的险路。一旦被打乱阵脚,就产生连锁反应,兵败如山倒。

打乱方兴东阵脚的,正是这个陈彤。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陈彤为推广博客,动用了几乎“第一门户”新浪所有的媒体资源。每个频道都设立博客栏目,每个频道都设立博客专员,每一次新闻事件都成为博客展现的机会,每一个新浪网友,在每一次登录都能看到新浪博客的展现。

新浪博客的亮点,是名人博客。陈彤会亲自游说熟悉的名人到新浪开博。副总编辑侯小强开始说服作家、艺人、名导演、媒体大腕入住新浪。遇到不会用博客的,他还派编辑去手把手教。新浪的名人博客,几乎囊括了中国主流的大腕、明星,培养了徐静蕾、韩寒等一批中国的“博霸”。2006年,徐静蕾博客一篇文章的点击量就可达到10万多次;郭敬明博客“小四的游乐场”点击率已超过百万。

用媒体资源和影响力换取名人博客的支持,再用名人博客积累更大的媒体实力。新浪走通了一条良性增长的道路。

2005年11月,新浪博客每天有15000篇。到了2006年,新浪每天产生30万篇文章和30万条评论,其中单独博文访问量突破千万的有十人,突破百万的有近百人。

仅仅9个月之后,从用户数、日流量、日原创文章发布量和日评论留言各方面,新浪都成为博客第一品牌。百度数据显示,在博客网获得风险投资的第二年即2006年,博客网远远落后于2005年下半年才推出的新浪博客。

仅仅9个月,博客网的天下就被颠覆了。

方兴东已经有了预感。他在2005年7月的博客中暗示道:虽然陈彤和我是好朋友,经常吃饭聊天,相谈甚欢,而且都说不竞争,应该互相帮助。但很多迹象已经表明,新浪对博客网的狙击已全面展开。

一切有关博客网和方兴东的新闻越来越难以在新浪网出现。2003年11月11日三大门户同时转载博客网独家文章的日子,一去不返。同时,新浪推出博客搬家功能,帮助用户把在其他网站的文章搬家至新浪,这里面自然包括博客网。

以前的朋友,现在是敌人。

不过方教父的幻觉却还没有完全破灭。他仍然不离不弃地继续培养这个市场。2006年4月,方兴东策划的首届博客节在杭州举办,随同启动的还有博客网的“五百万计划”:争取让“百万儿童”、“百万学生”、“百万老人”、“百万影像”、“百万美女”在博客网上拥有自己的家园。多么令人向往和振奋啊!

但事实是,新浪等门户已成为这个市场的主流。博客网砸钱砸精力所培育出来的市场和用户,到头来都是为人作嫁,他们最终都会选择新浪这样更大的平台,更有影响力的品牌。

当年新浪博客只占其总流量1%的历史也已作古。某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2006年新浪博客频道已经位居新浪网站的频道访问量之首。方兴东关于“博客不可能成为新浪主要业务”的判断完全错误。从第一天发动战争开始,新浪就把博客作为“战略业务”而绝非“副业”来看待,倾尽全力。

当然,方兴东的那一个判断是对的:博客的市场潜力和影响力都是巨大的。不过,这个判断陈彤们也知道,只是他们并没有说出来而已。

这个时候,博客网开始不可避免地出现内乱:急速增长的员工队伍得不到有效的约束和指引,管理混乱,高中层团队纷纷离职。业界普遍的判断是:快速膨胀导致失控,方兴东无力维持。就连同为创始人的博客网总编辑王俊秀也腼腆承认:“在管理节奏控制上不够。”

方兴东最终要为激进的扩张付出代价,据报道,风险投资商在2006年通过董事会表达了对方兴东的不信任,开始由职业经理人接手日常运营。当然这并非故事的终结,职业经理人也同样无法有效地管理和控制,更谈不上扭转市场上的颓势,而后接二连三地离职。方兴东几番重出江湖,仍旧回天乏力。一直到2008年11月,沦落到被讨债员工围追堵截的下场。

至于博客,2007年数据显示:前10名中国博客服务商中,前6位都是商业门户,早几年遥遥领先的博客网退居第8位。新浪、网易、搜狐、腾讯四家综合门户提供的博客服务全面超过独立博客服务提供商,成为网民首选。

真历史

作为一个文化传播工作者,方兴东成功了。作为一个商人,方兴东失败了。而且正是因为在文化传播上的不遗余力,更加快了其在商业上的失败。而我们不能因为其在商业上的失败,而忽略了他在传播文化上的历史价值。当然,说起来辛酸,这个历史价值被他的商业对手——新浪,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正当方兴东在勤勤恳恳地传播概念、教育市场、摸索模式、忽悠投资的时候,陈彤观察、绸缪、决策、蓄力,而后看准了市场最终爆发的关键时刻,重兵杀入,平定江山。

互联网观察家谢文对博客网的失败有盖棺定论性的判断:“第一,冲得太急,很多业务没有想好就急匆匆上马。”——讲的是商业扩张的失败。“第二,五花八门的商业炒作,不仅浪费很多钱,还把博客网推到了风口浪尖。”——讲的是文化传播的副作用。

如上,应该是方兴东与陈彤版“以逸待劳”的简本历史……

这段历史已告一段落,但接下来,新的历史又会上演。

这次历史的主角,不是博客,而是一个有五分神似的新品种:视频。

故事的发生,你一定不会感到陌生:一大票网站,名字包括土豆、优库、酷溜、我乐、六间房等,围绕着一个全新的领域,视频分享,做出了巨大的流量、造出了强大的品牌,风险投资商们跟在后面,砸下了总共不下2亿美元的钞票。两三年之后,市场趋于成熟,逼近爆发的临界点。

这个时候,备战多时的新浪们跃马横枪,杀气腾腾,扑面而来!
发表于 2009-7-28 12: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杀气扑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审核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林海谐缘论坛 ( 豫ICP备07015145号 ) |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 管理员:linker(QQ:80555546) 群:3067918

GMT+8, 2024-11-21 23:05 , Processed in 0.02577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