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谐缘

 找回密码
 审核注册
搜索
查看: 1182|回复: 1

[军事新闻] 二战坦克大全-----资料[比较全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6 13: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战的陆战兵器当中,坦克是当之无愧的明星。坦克出现于一战末期,两次大战之间的20年发展非常缓慢,1940年德国闪击西线时,其装甲部队主力3型坦克实在比一战末期法国的雷诺FT 17坦克强不了多少。然而就在以后的5年间,欧洲战场的坦克得到飞速发展。1944年,东线双方的主战坦克 - 比如德国的虎豹、苏联的T34/85和IS2 - 同战前的坦克已经没有可比性。1940年是nacui德国最辉煌的一年,德军的装甲集群横扫西欧,击溃法国,重创英国,彻底洗雪了一战的耻辱。说来令人难以置信,创造这个奇迹的德国装甲部队所装备的坦克,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远逊英法两个对手。1940年西线战事,证明装甲部队的战斗力更多是来源于战术,而非武器本身。
评价一种坦克有好几个指标。首先是火力,坦克炮的威力大概是兵器迷们最津津乐道的。其次是装甲防护,装甲和火力是盾与矛的关系,通常坦克都追求盾坚矛利,能击毁对手而保存自己。最后是机动性,这个包括引擎、传动和悬挂等等。坦克是强调机动性的陆战武器,然而过分追求火力和防护,就不得不牺牲机动性。火炮口径越大,装甲越厚,坦克就越重,在坦克动力有限的情况下,机动性自然受到影响。因此最优秀的坦克,是三个指标的完美平衡。
1. 德国坦克
一战结束以后,德军被禁止拥有坦克,然而魏玛时代的德国国防军却暗地里同苏联合作,着手研制自己的坦克。二十年代末,德国专家到苏联喀山的试验基地秘密测试了英国劳埃德4型坦克,并购买两辆回国,这就是后来德国Pz 1型坦克的原型。
1931年,古德里安出任国防军摩托运输部队总监,开始大力发展坦克。他设想的德军装甲部队,将拥有两种坦克,一种是装备反坦克炮的中型坦克实现突破,一种是装备大口径压制火炮的中型坦克提供炮火支援,这其实就是后来的Pz 3型和4型坦克。但是当时的德国军火工业没有设计制造先进坦克的经验,正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还不能指望外援,只能白手起家。德军急切需要坦克训练装备部队,因此只好因陋就简、降格以求了。1932年,德军军械署提出一种轻型坦克的设计要求,最后奔驰的车体和克虏伯的底盘分别中标,组合起来就成了“装甲战车1型”坦克(Panzerkampfwagon I),简称Pz 1型 。

Pz 1型坦克
Pz 1型坦克重5.5吨,乘员两人,装甲厚度6 - 13毫米,这个厚度勉强可以抵挡轻武器射击。武器是两挺MG13机关枪。引擎是一台克虏伯MG305汽油发动机,功率60马力。Pz 1型坦克高仅1.72米,还不及一人高。跟同时期的欧洲其它国家的现役坦克相比,这款坦克简直象个玩具,然而德国国防军却毫不嫌弃,大量订购,而最初的德军装甲部队就是在这些微型坦克里磨炼技术的。Pz 1型坦克从1934年开始批量生产,到1939年停产,一共生产了1,500辆。
不过德军军械署也清楚Pz 1型坦克的诸多缺点,1934年提出了Pz 2型坦克的性能要求,克虏伯的设计中标,次年开始批量生产。Pz 2型坦克的乘员增加到3人,重量增加到9吨,正面装甲厚度15毫米,后来增加到35毫米,武器是一门20毫米机关炮和一挺机枪,并排装在炮塔上。20毫米机关炮射速每分钟280发,使用穿甲弹时500米的距离上能够击穿10毫米的装甲,勉强具备了攻击轻型坦克的能力。德军统帅部下令大批生产,到1942年停产时,共生产了1,800辆Pz 2型坦克

Pz 2型坦克
1937年,西班牙内战爆发,nacui德国派遣陆空军支援弗朗哥政权,空军便是著名的“秃鹰军团”,而陆军包括“第88坦克营”,总共有200辆Pz 1型和2型坦克,指挥官是冯托马少校(Wilhelm Ritter von Thoma),此人后来成为隆美尔手下的一员悍将。88坦克营的任务主要是训练弗朗哥军队,并没有参战的任务,但不甘寂寞的冯托马还是争取到不少实战机会。德国坦克部队在西班牙收获颇丰,发展出反坦克炮和坦克协同歼敌的“剑与盾战术”,并首次使用88毫米高射炮攻击坦克,效果惊人地理想。注意坊间不少战史作品以讹传讹,说隆美尔1940年在西线首次用88高炮打坦克。
西班牙内战中苏联支援了共和军数百辆坦克,苏德坦克首次同场竞技,而苏联T-26坦克让德国人大吃一惊。T-26是和德国Pz 2型同一级别的轻型坦克,重9吨,正面装甲也是15毫米,但装备一门45毫米L/46(指炮管长度是口径的46倍)加农炮,5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38毫米装甲,这样猛烈的火力德国坦克直到1940年以后才赶超。事实上三十年代末期,苏军已经装备了比T-26更先进的BT系列快速坦克和T-28中型坦克,著名的T-34和KV坦克原型正在测试,可以说苏联坦克的研发已经远远领先德国。西班牙共和军并不懂得怎样有效使用坦克,因此大批T-26坦克被弗朗哥的北非部队缴获,冯托马最后用苏联坦克组建了4个连。1939年,冯托马回国述职,在报告中称Pz 1、2型坦克为“沙丁鱼罐头”,认为它们根本不适合现代的坦克战。然而德军军械署置若罔闻,依然大量生产装备这两款轻型坦克

Pz 3型坦克
古德里安心目中的两款主战坦克终于在1937年定型生产。Pz 3型坦克将充当德军装甲部队的突击箭头,因此必须具备较好的防护、反坦克火力、和优异的机动性。德军军械署的性能要求是重量不超过24吨,最高时速达到35公里,结果奔驰的设计中标。Pz 3型坦克高2.5米,重量22吨,正面装甲先是15毫米,很快改为30毫米,西线战役爆发前再加厚到50毫米。Pz 3型使用扭杆悬挂系统,梅巴赫12缸汽油发动机,功率300马力,公路时速最高可达40公里。Pz 3型坦克直到苏德战争初期都是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1943年停产时共有6,100辆出厂。
古德里安要求Pz 3型坦克装备50毫米反坦克炮,但军械署则认为KwK36型37毫米L/45加农炮是德军制式反坦克炮,数量充裕,补给方便,应该采用。最后的折衷方案是先采用37毫米炮,但将炮塔设计的宽敞一些,为将来换装50毫米炮留有余地。1940年西线战役以后,希特勒下令给Pz 3型坦克换装50毫米长身管火炮,军械署再次自作主张,没有按要求装60倍身管炮,而是装了一门43倍身管炮。次年希特勒生日庆典上,他检阅坦克部队时发现Pz 3型坦克炮管不够长,当场大发脾气,结果军械署急忙给所有的3型坦克紧急换装L/60加农炮 。

装备50毫米L/60加农炮的Pz 3型坦克
古德里安的装甲战构想中,Pz 3型坦克将作为攻击箭头,一马当先击溃敌方的装甲部队,而它们身后的Pz 4型坦克则提供炮火支援,摧毁敌方的步兵工事,因此Pz 4型装备一门75毫米L/24低初速火炮,主要以高爆、破片弹攻击软目标。Pz 4型坦克几乎就是3型坦克放大一个尺寸,但炮塔设计硕大无比,这个特点使其日后能够不断提升火力,与时俱进。Pz 4型坦克重25吨,高2.7米,正面装甲到1940年已经加厚到50毫米,使用和3型坦克一样的悬挂系统和发动机,公路最高时速37公里。Pz 4型坦克是二战德国产量最高的坦克,总共有9,000余辆出厂 。

Pz 4型坦克
然而到战争爆发前夕,德军坦克不用说质量,就是数量也无法满足装甲集群战术的要求,这个窘境迫使德军到处搜罗能用的坦克填充部队。1938年,德国吞并捷克,捷克的军工企业闻名欧洲,设计生产的几款轻型坦克相当不错,其中就包括CKD 38t型。38t型坦克全重10吨,高2.3米,装甲厚度25毫米,后来增加到50毫米,装备一门37毫米L/48加农炮,两挺机枪,六缸汽油发动机功率150马力,公路最高时速42公里。38t坦克是轻型坦克,战斗效能近似Pz 3型,但只有一半重,因此机动性很好。不过38t的装甲是铆钉接合的,而不是焊接而成,中弹时铆钉会被震落,在坦克内部横飞,造成不必要的伤亡。这款坦克对德军来说无疑雪中送炭,波兰战役前有4个装甲师全部装备Pz 38t。后来38t坦克又参加了1940年西线战事,德国入侵苏联,北非战事。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隆美尔著名的第7装甲师有一半的坦克是38t,隆美尔就是用这些早已过时的武器连续击败装备精良的英军 。

Pz 38t坦克
1940年,德军装甲部队如同镰刀一样扫过西欧,击败法国,重创英国,从此德军“闪电战”闻名世界。如果比较一下交战双方坦克的数量和质量,我们会看到德军创造了怎样的一个奇迹。德军在西线总共投入2,439辆坦克,其中包括1型坦克523辆,2型坦克955辆,3型坦克349辆,4型坦克278辆,捷克38t坦克334辆。也就是说四分之三的德军坦克是过时的微型和轻型坦克,即使是3型和4型主战坦克,在战斗效能上也跟英法装备的主战坦克差距明显。下面我们来看看德军坦克在西线的对手。
2. 英法坦克
1940年5月,英法荷比军队在西线一共集结了136个师,250万军队,数量上和德军相当。但是在最重要的坦克方面,英法军队远胜德军,拥有4,000辆坦克,其中包括一批相当先进的中型坦克。法军号称欧洲最强陆军,到开战前有现役坦克3,500辆,其中1,500辆部署在德法边境。法国的3千多辆坦克里面,轻型坦克有2千多辆,主要型号是雷诺R-35和哈奇开斯H-35/39;中型坦克萨摩亚S-35有243辆,重型坦克夏尔B1有313辆
哈奇开斯H-39坦克(Hotchkiss H-39)是同德国Pz 2型同级的轻型坦克,战斗全重12吨,正面装甲40毫米,装备一门37毫米L/33加农炮和一挺机枪,一台六缸汽油发动机功率120马力,公路最高时速36公里。H-39坦克的装甲防护比德国2型坦克要好,37毫米炮的威力也大一些。这款坦克法军装备了790辆。雷诺R-35坦克(Renault R-35)战斗全重10吨,正面装甲40毫米,装备一门37毫米短身管火炮和一挺机枪,一台雷诺四缸汽油发动机功率82马力,公路最高时速20公里。R-35坦克跟德国Pz 2型相比,装甲防护较好,火力就差一些,穿甲能力不如的后者的20毫米机关炮,而且动力不足,速度较慢,但对付德国1型坦克绰绰有余。雷诺R-35是法军装备最多的坦克,战争爆发前夕共有1,035辆。

哈奇开斯H-39坦克

雷诺R-35坦克
索摩亚S-35坦克(Somua S-35)在三十年代中期开始装备法军骑兵部队,这是当时设计最先进的坦克,炮塔和车体是钢铁铸造而成,具有优美的弧度,无线电对讲机是标准设备,这些独特设计影响了后来的美国谢尔曼和苏联T-34坦克。S-35坦克战斗全重将近20吨,乘员3人,炮塔正面装甲厚度55毫米,车身装甲厚度40毫米,最薄弱的后部也有20毫米,防护效果相当不错。S-35装备一门47毫米L/40加农炮,这是西线战场威力最大的坦克炮。动力系统是一台八缸汽油发动机,功率190马力,公路最高时速40公里。法军一共有超过400辆S-35坦克,但只有243辆装备部队,其余的都停在仓库里面。S-35坦克跟德军的对手Pz 3型相比,火力和防护都胜过一筹,只有动力稍逊 。

索摩亚S-35坦克

夏尔B1坦克(Char B1)是二战初期罕见的重型坦克,这个级别的坦克在德军中根本没有对手。夏尔B1坦克战斗全重32吨,乘员4人,装甲最厚达65毫米,武器装备是一门47毫米反坦克炮,装在炮塔上,另外还有一门75毫米短身管压制火炮,装在车身前方右侧。动力系统是一台八缸汽油发动机,功率307马力,公路最高时速28公里。法军一共装备了313辆这种坦克。德军初次遇到夏尔B1坦克,只能用“震撼”一词来形容士兵的感受,因为德军制式的37毫米反坦克炮根本无法击穿这种坦克的装甲,唯一的机会是瞄准侧面的一个小通风罩,难度可想而知。不过夏尔B1坦克的机械性能不太稳定,经常抛锚,而且需要4名乘员高度协作才能充分发挥战斗力,法军当时非常缺乏这样训练有素的坦克手
夏尔B1坦克 。

A13巡弋坦克
西线英国远征军(BEF)装备有450辆坦克,比较突出的型号是A13巡弋坦克和A12 “玛蒂尔德”步兵坦克(A12 Matilda Infantry Tank)。A13巡弋坦克是一种轻型坦克,突出机动性能,战斗全重14吨,正面装甲厚14毫米,装备一门40毫米加农炮和一挺机枪,发动机功率340马力,公路最高时速达50公里。A13巡弋坦克的战斗效能与德国Pz 3型坦克相当,防护能力稍逊。英国远征军共装备了250辆A13巡弋坦克。

A12 “玛蒂尔德”步兵坦克
A12 “玛蒂尔德”步兵坦克是德军士兵的又一个噩梦。所谓步兵坦克,其实是为步兵进攻提供移动火力支援的坦克,特点是装甲极厚,行动缓慢。玛蒂尔德坦克战斗全重27吨,正面装甲厚达78毫米,装备一门40毫米加农炮和一挺机枪,动力系统是两台六缸汽油发动机,总功率190马力,公路最高时速24公里,英国远征军总共装备了75辆。玛蒂尔德坦克的机械性能要优于法国的夏尔B1,因此在后来的北非战场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940年西线战场上,以及1942年的北非战场上,德军面对玛蒂尔德坦克的攻击,只能调88毫米高炮来对付 。

英法拥有如此强大的装甲力量,依然在西线战役中一败涂地,这就只能从装甲部队的组织和战术上找原因了。法军有7个装甲师,总共装备1,300辆坦克,另外还有25个独立坦克营,分散配属给各个步兵部队。法军坦克是步兵的奴仆,是步兵战术的组成部分,坦克部队除了提供一线火力支援,基本上没有单独的机动战术训练。法军坦克虽然数量众多,但是分散部署在漫长的法德和法比边境,因此在德军装甲部队的突击点上通常只有几十辆隶属不同作战单位的坦克进行微弱抵抗。战役期间绝大部分的法军坦克部队未发一炮就成了俘虏。英军坦克部队的表现稍微好一些,但数量有限,根本支撑不住千疮百孔的防线。
3. 苏联坦克
虽然苏联坦克起步不算太早,但进展神速,到三十年代已经在坦克研发和装甲战理念方面领先世界,这应该归功于时任苏军总参谋长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图哈切夫斯基的“纵深攻击”理论,提倡以装甲集群为核心的混成大兵团高速切入敌军防线,截断敌人的后勤补给线,创造巨型包围圈歼灭敌军。这个思想比古德里安的装甲战理念还要超前,因此遭到苏军保守势力布琼尼、伏洛希罗夫等人的反对。1931年,图哈切夫斯基着手改革苏军,次年创建装甲军编制,并努力使苏军实现正规化、职业化。可惜图哈切夫斯基壮志未酬身先死,1937年大清洗中被处决,而他组建的装甲军遭到解散,坦克被分散配备给步兵部队。不过1940年苏芬战争中苏军坦克部队表现低劣,迫使斯大林恢复了装甲军的编制。苏军的装甲军编制有两个师,各辖两个坦克团共400辆坦克,外加一个摩托化步兵团和自行炮兵团。到当年底,苏军已经组建了9个装甲军,并计划到1941年秋天再组建11个装甲军
1940年,苏军拥有坦克两万辆,多过欧洲其他国家坦克的总和。这两万辆坦克中绝大多数是陈旧过时的轻型型号,比如T-26轻型坦克有12,000辆,BT系列快速坦克8,300辆,T-28中型坦克只有600辆。但这一年T-34和KV-1等先进坦克的研制已经完成,开始批量生产装备部队。
BT-7快速坦克
T-26坦克前面已经介绍过了。现在我们来看看BT系列的代表型号:BT-7型快速坦克。BT-7坦克1935年定型,战斗全重14吨,装甲厚度6-13毫米,这些指标跟德国Pz 2型坦克相仿。火力方面,BT-7坦克装备一门45毫米L/46加农炮,5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38毫米厚的装甲,威力可观。BT系列坦克使用美国克里斯蒂底盘,独特之处是上公路时可以拆卸履带直接用负重轮行驶,加上一台M-17T汽油发动机提供450匹马力,BT坦克公路最高时速可达86公里,机动性非常突出。到1940年为止,苏军一共装备有BT-7坦克5,328辆。

T-28中型坦克
T-28坦克是世界第一款中型坦克,定型于1931年。T-28的设计理念类似英国的步兵坦克,苏军称之为“突破坦克”,其作用主要是带领步兵冲锋,提供一线火力支援,因此具有装甲厚,行动缓慢,压制火力强的特点。苏联设计师研制T-28时明显误入歧途,搞了个多炮塔的落后格局,幸好后来设计T-34时迷途知返。T-28除了主炮塔以外,在车前左右两边各有一个机枪炮塔,另外还有一挺机枪在主炮塔后面,火力可谓强劲。T-28最后的改进型战斗全重28吨,装甲厚度40-80毫米,装备一门76.2毫米L/28火炮,5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61毫米钢甲。动力系统是一台M-17L汽油发动机,功率500马力。因为动力充足,T-28的公路最高时速可达40公里,对于中型坦克来说相当不错了。1939年苏军反击日本关东军的诺门坎战斗里,BT-7和T-28坦克是朱可夫坦克兵团的核心,表现不俗。到1940年,苏军总共装备了503辆T-28坦克 。

4. 名不符实的最佳
1940年欧洲战场的最佳坦克,当属法国的索摩亚S-35,在防护、火力、机动性三方面都做得不错,而且首创铸造装甲这个影响深远的设计。然而西线战场坦克数量最多、质量最佳的法国,却如此不堪一击,令人深思。1940年西线战事,证明了战术的决定性作用。
古德里安有句名言:“Klotzen nicht Kleckern”,大概意思是“别用巴掌拍,要用拳头打。” 德军装甲集群战术正是贯彻了这个宗旨。西线英军战地观察员发回报告,称“德军坦克部队像是钢铁洪流,见不到一个人影。” 一个德军装甲师通常是3型坦克打头阵,后面紧跟4型坦克提供火力支援,而轻型坦克1型2型38t型稍稍坠后组成两翼,这样组成一个楔形。德军在突击方向集中投入装甲部队 - 比如古德里安第19装甲军的攻击面不足20公里宽 - 加上德国空军精确的俯冲轰炸开路,往往如摧枯拉朽一般撕开法军防线,迅速向纵深突进。德军的装甲集群战术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坦克质量和数量上同对手的差距。
1941年夏天德军集结3,300辆坦克入侵苏联,但考虑到德军战线长达2,000公里,而对面苏军装备了24,000辆坦克,这无疑对德军战术能力的一大考验。结果在战争的头三个月里,德军推进千余公里,击毁缴获苏军坦克13,000辆,俘虏苏军360万人,再创奇迹。虽然战果辉煌,德军装甲兵们却越来越惶恐不安,因为他们很快发现苏军坦克不但源源不断地涌现,而且技术性能都远胜德国坦克。这个势头继续下去,苏军夺回战场主动权是迟早的事情。于是东线战事引发了一场苏德之间的坦克军备竞赛,造就了一批二战最具传奇色彩的坦克 。
苏德交锋的东线无疑是整个战争中装甲战规模最大、战术水准最高的战场。交战双方为了赢得战场主动权,你追我赶飞速提升各自的坦克装备,在短短三年间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坦克型号。相比之下,其它战场的装甲战水准就差了一个档次。在缺乏竞争的情况下,英美两国的坦克装备发展就缓慢许多。M4谢尔曼坦克在1942年的北非战场还优于德国坦克的各种型号,两年以后诺曼底登陆时就已经落伍了。诺曼底战役中盟军惊骇地发现,德军坦克无论性能还是战术能力都远远超过自己。这也难怪,经过东线战场磨炼的德军装甲部队已经百战成钢,装备的主战坦克、突进炮、和歼击坦克都远胜盟军的同类,而盟军的胜利主要是依靠数量优势和空中打击。
1. 苏联T-34/76和KV-1型坦克

T-34/76坦克,注意坦克的斜面装甲

早在1936年,苏联就开始研制一种新式坦克,可以轻易取得战场上的压倒优势。这一年,米哈伊尔 • 柯希金(Mikhail Koshkin) 出任哈尔科夫兵器中心坦克设计局局长,组织了一批专家开始设计一款通用坦克。1938年8月,柯希金在苏联最高军事委员会上陈述自己的革命性理念:“这将是一种通用坦克,比轻型坦克装甲更厚、火力更强,比重型坦克机动性更好,既可以用于支援步兵,也可以用于装甲集群作战。” 斯大林非常欣赏这个理念,下令全力研制。1940年9月,T-34定型,开始实地测试,然而柯希金却因过分劳累感染肺炎去世。后来为了和1943年出现的改进型区分,这款坦克又称为T-34/76型,而改进型称为T-34/85型。T-34/76坦克战斗全重26吨,乘员4人,仍然属于中型坦克范畴。苏联集中工业力量大规模生产T-34坦克,到1945年总共生产了25,522辆T-34/76型坦克。T-34构造简单,普通拖拉机厂都可以制造,许多厂家缺乏加工设备,产品做工非常粗糙,但性能方面丝毫不受影响,充分体现了T-34设计的返朴归真。
T-34坦克粗糙的做工

T-34坦克无论在装甲、火力、还是动力方面都堪称举世无双。著名设计师塔西诺夫为T-34设计了车身,采用了革命性的斜面装甲,大大提高了防护能力。T-34的车身装甲厚度都是45毫米,和德国的3、4型坦克相当,但是正面装甲有32度的斜角,侧面也有49度。炮塔是铸造而成的六角型,正面装甲厚度60毫米,侧面也是45毫米,车身的斜角一直延伸到炮塔,因此T-34从正面看几乎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斜面装甲有两点好处,首先炮弹击中以后容易反弹,威力大减;其次根据三角原理,一枚水平射来的炮弹,击中斜面装甲以后,需要穿过的钢板厚度相当于三角型的斜边,因此T-34坦克45毫米厚32度斜角的正面装甲,防护能力相当于90毫米,而49度斜角的侧面装甲也相当于54毫米。这样的正面装甲,1941年德国坦克装备的任何火炮在500米距离上都无法穿透T-34坦克的线条,再次体现斜面的特点 。

火力方面,当欧洲各国的坦克炮还停留在40-50毫米口径的水平时,T-34从一开始就装备了一门76毫米L/30.5加农炮,到1941年又换装了76毫米F-34型L/42加农炮。F-34型加农炮使用普通穿甲弹时,500米距离上可以穿透69毫米均质钢板,1,000米距离上可以穿透61毫米钢板,当时的德国坦克没有一样能够抵挡这样猛烈的火力。F-34加农炮还可以发射高爆和破片弹攻击软目标,因此具备支援步兵进攻的能力。一辆T-34坦克通常备弹77发,包括19发穿甲弹,53发高爆弹,和5发破片弹。1943年的改进型T-34/85容弹量增加到100发。
动力方面,苏联设计师莫罗佐夫特地为T-34研制了著名的12缸39升V2柴油发动机,功率500马力,使T-34的公路最高时速达到55公里。V2柴油发动机的另外一个优点是省油,T-34坦克油箱60升容量,车身两边各挂一个容量39升的后备油箱,航程可达540公里。相比之下,德国4型坦克的航程只有160公里,而虎式坦克跑100公里就得加油。不过柴油发动机的缺点就是废气排放浓烟滚滚,坦克无法隐蔽。T-34坦克和先前的BT-7型一样,使用美国专利的克里斯蒂底盘,这种底盘的负重轮轴上面装有巨型减震弹簧,可以承受剧烈的上下颠簸。T-34的履带将近50公分宽,而德国坦克的履带通常只有30公分宽。以上优点使T-34具有超强的越野机动能力,这是苏军装甲部队大纵深攻击战术的硬件基础。在冰天雪地的东线战场,T-34坦克可以在雪深一米的冰原上自由驰骋,被德军称为“雪地之王”。1947年,美军考虑到在东欧同苏军交锋的可能性增加,专门测试了M26“潘兴”坦克的雪地越野能力,发现在雪深30英寸(76公分)的行驶条件下,潘兴坦克的发动机很快过热,不得不停机
和T-34坦克的研制同步进行的是KV-1重型坦克,1940年定型生产。KV-1坦克重43吨,车身和炮塔正面装甲厚达100毫米,装备一门76毫米L/42加农炮,三挺机枪(车身前方一挺,炮塔前后各一挺),动力是一台V2K柴油发动机,功率600马力,公路最高时速35公里。苏联在整个战争期间总共生产了超过3,000辆KV-1型坦克 。
KV-1重型坦克


1941年6月德军入侵苏联时,苏军已经拥有T-34坦克967辆,KV重型坦克639辆。在苏德战争爆发前几个月,希特勒不知出于什么目的,让来访的苏军代表检阅德军坦克部队。苏军代表回去以后一口咬定希特勒在放烟雾弹,因为他们怎么也不能相信区区Pz 4型居然是德军最重型的坦克。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以后,德军初次遭遇T-34坦克是明斯克战役,此役30万苏军、2,500辆坦克被围歼。德军坦克手发现,他们发射的炮弹象爆竹一样在T-34坦克装甲上纷纷弹开。7月初,第18装甲师缴获两辆完好的T-34坦克,古德里安专程前往观看,深感震撼,立刻要求德军军械署加紧研制一款新式坦克以抵消T-34的优势,这就是著名的豹式坦克。1942年6月德军颁布的《东线部队同T-34坦克作战指南》中这样写道:“跟我们的3型和4型坦克相比,T-34速度更快,越野机动能力更强,装甲更厚,76毫米炮的穿甲能力也强过我们的50毫米和75毫米炮,其斜面装甲使我们的穿甲弹很容易弹飞。我们的50毫米坦克炮只能近距离从侧面和后面击毁T-34坦克。此外用高爆炮弹和机枪子弹射击炮塔底座,有时会使炮塔卡住而无法转动。另外用穿甲弹瞄准射击T-34的炮塔弹盾,也可以震裂焊接缝而导致贯穿。” 实战条件下这些战术的难度可想而知
如果T-34坦克只是给人以震撼而已,那么KV-1坦克无疑是德军士兵的噩梦。战争爆发3天以后,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就开始遭遇这些庞然大物。8月13日,一个加强了100辆坦克的德军步兵团遭遇一队KV-1坦克,德军坦克根本无法阻拦KV的冲击,数十辆坦克被击毁,其中几辆捷克38t坦克直接被KV-1压扁了。一门150毫米榴弹炮朝着冲过来的KV坦克不断开炮,直到被撞翻,而发射的炮弹无一命中。最后仍然是88高炮前来救驾,迫使苏军坦克后撤。在波罗的海地区的奥斯特罗夫(Ostrov),一辆KV-1坦克占据公路旁边的一处制高点,单独阻击德军一个装甲军的推进整整一天一夜,总共击毁7辆坦克,1门自行反坦克炮,1门88毫米高炮,4辆半履带装甲车,以及12辆卡车。第一天该坦克中弹14发,毫发无爽;次日德军以数十辆坦克佯攻,然后将一门88毫米高炮运动到该坦克背后发动攻击,结果15发炮弹击中目标,只有3发穿透装甲,最终将其击毁。战争初期只有88毫米高炮和斯图卡攻击机能够摧毁KV-1坦克
即使1,600辆新式坦克也无法阻止苏军兵败如山倒。德军装甲部队的训练水平和战术素养再次起到决定作用。战争初期苏军坦克部队的非常缺乏训练,许多人只有70多个小时课堂学习就仓促上阵,根本没有时间熟悉机械性能,演练集群战术。这时的苏军坦克大多数没有装备无线电,坦克之间的交流居然依靠旗语,这在实战中是不可想象的。古德里安回忆道,苏联坦克之间缺乏配合,各自为战,应变能力很差,通常是指挥坦克后面跟着一群坦克,如同老母鸡领着一群小鸡,一旦指挥坦克被毁,其余的坦克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很容易被德军坦克分割歼灭。经历过大清洗的苏军将领指挥谨小慎微,不敢改变事先制订的作战计划,因为怕担责任,一旦战局发生逆转就一筹莫展 。
T-34坦克和坦克骑兵整装待发

T-34坦克还能当高炮使

不过苏联在战争初期却有一项壮举,那就是5个月间将1,500家工厂迁到东部地区。乌拉尔山脚下的车里雅宾斯克成为著名的坦克城,这里汇集了几家大型拖拉机厂,唯一的产品就是T-34坦克。进入1942年,苏联坦克月产量达到2,000辆,而德国坦克月产量只有800辆。虽然在东线德军同苏军的坦克战损对比一直占优,42年6月到10月间甚至高达1比8,最终决定东线战场胜负的不是部队的素质和坦克的性能,而是两国工业的生产能力。
T-34/76坦克也不是完美无缺的。首先苏联工程师虽然设计出V2这样优秀的发动机,坦克传动系统一直不够理想,许多坦克作战时不得不背一套备用传动装置。T-34/76坦克的炮塔为了追求斜面而异常狭小,只能容两个人,这样车长不但要指挥作战,还要亲自操炮,不免手忙脚乱,大大影响了坦克的战斗力。KV-1坦克则是所有重型坦克的老毛病 - 故障太多。43吨的重量使得发动机和传动系统压力过大,动辄抛锚。比如苏军第15装甲军的一份战报显示,该军第10坦克师损失56辆KV-1坦克,其中11辆坦克在战斗中被毁,另有11辆下落不明,而剩下的34辆都是因为机械故障被乘员丢弃
不过T-34和KV-1型对比德军同类型号,优势太过明显。德国被迫奋起直追,研制出了新式中型和重型坦克还以颜色,这就是著名的豹式和虎式坦克。
2. 德国虎豹
1941年德军入侵苏联时,3型坦克装备的50毫米L/60加农炮就已经是德军威力最大的坦克炮了。这门炮500米的距离上可以击穿60毫米均质钢板,根本无法威胁T-34的正面装甲。4型坦克的75毫米L/24短身管火炮穿甲能力更差,500米距离上只能穿透38毫米钢板。德军坦克炮的威力相比苏联T-34和KV-1差距悬殊,这种火力劣势直到1942年夏天才开始扭转。
面对苏联坦克的挑战,德军军械署的第一反应是挖掘潜力,提升现有坦克型号的装甲和火力。3型坦克因为底盘和炮塔的限制,无法装备更厚的装甲和更大的火炮,于是4型坦克披挂上阵,代替3型成为德军主战坦克。1942年5月,4G型坦克开始批量生产,这个改进型号的正面装甲增加到60毫米厚,战斗全重增加到23.5吨,主炮更换为莱茵金属公司的KwK40型75毫米L/48加农炮,这门炮威力强劲,500米距离上可以穿透108毫米钢板,使德军坦克火力首次超过了苏联T-34/76坦克。此后又相继出现4H、4J等改进型,正面装甲再增至80毫米,两侧加装裙甲,战斗全重最后达到25吨。德国到战争结束总共生产了超过9,000辆4型坦克。虽然德国虎豹名满天下,实际上4型坦克一直是装甲部队的中坚力量。
Pz 4G型坦克


虎式坦克重型
德国新式重型坦克的研制,始于1941年5月26日,这天希特勒突然召见著名设计师波尔舍(Porsche)和亨舍尔(Henschel),要求他俩提供一款重型坦克的设计。希特勒给的性能指标非常简单,这个坦克的正面装甲必须达到100毫米厚,装备的主炮必须能够在1,500米的距离上击穿100毫米装甲,重量可以超过45吨。此前德国高层从来没有研制重型坦克的计划,希特勒的心血来潮大概是吸取了西线英法重型坦克的警示,为即将到来的东线战事未雨绸 。
亨舍尔的设计方案最后中标,这就是二战的偶像派明星虎式坦克,德军正式编号是Pz 6型坦克。平心而论,虎式坦克并不是一款先进的设计,整个车身和炮塔的线条直来直去,没有任何斜角,不过这已经无关紧要,因为虎式坦克的正面装甲厚达100毫米,炮塔弹盾厚110毫米,就连侧面装甲也有80毫米,这意味着无论是T-34/76坦克还是M4谢尔曼坦克,都无法在800米以外击穿虎式坦克的正面装甲。主炮是著名的88毫米KwK36型L/56加农炮,可以在1,000米以外击穿120毫米装甲,2,000米以外击穿87毫米装甲。虎式坦克战斗全重56吨,稳如泰山,是非常理想的射击平台,佩备的火炮光学瞄准仪堪称世界一流。这些优点使虎式坦克具有惊人的准确性和远程杀伤力 。



虎式坦克被德军称为“突破坦克”,担当装甲集群的突击箭头,因此并没有大批装备部队,而是组成重型坦克营(Schwere Panzer Abteilungen),每营有45辆虎式坦克,官兵都是各装甲师和坦克学校挑选出来的精英。重坦克营通常是装甲军或集团军的直属部队,临时配属给担任突击箭头的装甲师。德军先后组建了14个重坦克营,其中11个隶属国防军,3个隶属党卫军。虎式坦克到1944年8月停产,一共生产了1,355辆。
面临东线战场苏联坦克的压倒优势,虎式坦克仓促定型投入生产。希特勒急不可耐要让他的秘密武器发挥作用,不听军方的劝阻,将虎式坦克仓促投入战场。1942年8月,虎式坦克首次在列宁格勒附近参战,表现糟糕,其中一半因为机械故障退出战斗,还有几辆陷进沼泽地里。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虎式坦克开始发威,为德军夺回东线战场坦克装备的优势地位。1943年2月,曼施坦因指挥了哈尔科夫反击战,装备一营虎式坦克的党卫军第二装甲军担当主力,这个营的三个坦克连分别配属给希特勒卫队师、帝国师、和骷髅师。此役党卫军第二装甲军几乎是独力全歼了波波夫机动军团 (Mobile Group Popov) 。一次战斗中,两辆虎式坦克向两公里以外的苏军一个坦克集群猛烈开火,当场击毁16辆T-34/76坦克,追击过程中又击毁18辆苏军坦克。虎式坦克的88毫米主炮威力如此巨大,有些中弹的T-34坦克整个炮塔都被掀掉,落到十几米以外,德军士兵戏谀地说,这是T-34在向虎式坦克脱帽致敬。虎式坦克的防护能力也展露无疑,第503重坦克营的一个军官发回战报,在一次持续6个小时的坦克大战中,他的坦克总共承受了227发反坦克步枪弹、14发45毫米穿甲弹、11发76毫米穿甲弹的打击,履带、轮轴、悬挂系统严重受损,但乘员毫发无爽,战斗结束以后又开了60公里回后方修理,
不过虎式坦克的威名却是在西线成就的。1944年诺曼底登陆以后,盟军惊骇地发现,自己装备的坦克没有一样是虎式坦克的对手。M4谢尔曼坦克面对虎式坦克,唯一的机会是运动到其背后近距离攻击。战后统计显示,西线坦克战斗中盟军击毁一辆虎式坦克需要付出5辆谢尔曼坦克的代价。虎式坦克其实并不胜任长途奔袭的角色,因其速度缓慢,航程有限,机械故障频繁,但非常擅长停驻状态下的远距离对射,在防守战斗中反而能充分发挥潜力。诺曼底战役中,德军通常是三、四辆虎式坦克为一组,各自依托地形隐蔽,等到盟军坦克接近以后突然开火,以交叉火力杀伤敌军,然后迅速撤退另选伏击地点。这种战术不需要长途奔波,避免了引擎过热的问题,又可以充分发挥虎式坦克的远程火力和官兵的战术素养。诺曼底战役最经典的坦克战例,当属党卫军坦克王牌魏特曼中尉(Michael Wittman)奇袭波卡日村。此战魏特曼率领一个连13辆虎式坦克阻击英军第22装甲旅,一共击毁了48辆坦克,其中12辆是魏特曼的坦克击毁的。两个月后魏特曼阵亡时,他的虎式坦克已经击毁了138辆坦克和132门反坦克炮 。
那么虎式坦克是不是二战德国最好的坦克呢?答案是否定的。从宏观的角度看,虎式坦克名不符实,甚至可以称为“一个美丽的错误”,致命弱点是机动性太差,机械性能太不可靠,数量太少。
公平地说,虎式坦克的发动机、传动和悬挂都是一流的,从纸面上看机动性并不算差。引擎是梅巴赫12缸汽油发动机,功率700马力,推重比是每吨12.5马力,这自然比不上T-34的19马力和M4谢尔曼的16马力,但至少和4型坦克一个水平。事实上虎式坦克的公路最高时速达38公里,一点也不慢。问题出在油耗和重量。虎式坦克油耗惊人,公路上一箱油只能跑100公里,如果是越野航程至少减半。也就是说,一辆虎式坦克每推进两、三个小时就得后撤加油,经常在战斗白热化的时候不得不离开战场,战斗效能大打折扣。其次虎式坦克56吨的重量,欧洲绝大多数桥梁承重极限是36吨,因此虎式坦克所到之处,都必须有工兵在前开路,测试路面,加固桥梁。南俄草原到处是洼地沼泽,对虎式坦克来说遍地都是陷阱,稍不留心就会深陷泥潭,根本谈不上什么越野机动能力。

虎式坦克的动力系统虽然一流,应付56吨的重量也相当勉强,动辄引擎过热,传动失灵。为了保证虎式坦克正常运行,德军要求重坦克营官兵个个精通机械保养维修,即便如此,抛锚也是家常便饭。整个战争中,德军损失的虎式坦克,多数是因为机械故障被乘员遗弃,被击毁的真是不多。许多坦克甚至不能完好无损地从火车站开到前线。1943年库尔斯克战役前夕,党卫军希特勒卫队装甲师下属的第13重坦克连拥有17辆虎式坦克,向前线集结途中就有6辆抛锚被拖回修理,7月4日开始进攻时只剩下11辆。随着希特勒卫队师向北急速突进,几乎每天都有虎式坦克因为故障掉队,到11日举世闻名的普罗霍罗夫卡坦克大战爆发时,希特勒卫队师只有3辆虎式坦克投入战斗。1944年6月盟军诺曼底登陆时,驻扎比利时的党卫军第一装甲军下属重坦克营有30辆虎式坦克需要维修,8辆坦克正在大修,没有一辆能够立刻出动。
最要命的是,虎式坦克每次战役都如同电影里友情客串的大牌明星,只能壮个声势,无法发挥实质性的作用,就是因为数量太少。德国整个战争期间只生产了1,355辆虎式坦克,还抵不上苏联T-34坦克一个月的产量高。通常情况下虎式坦克只有四、五百辆分散在东线、西线、和北非战场,每次战役最多能够集中数十辆参战。1944年盟军诺曼底登陆时德军装备部队的虎式坦克达到历史最高点,一共也就613辆,到这年底整个西线只剩下23辆能够作战。
为什么说虎式坦克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呢?虎式坦克的费效比实在太差了,如果德国用同样的人力物力生产其他更实用的坦克型号,德军装甲部队的战斗力会提高一个档次。虎式坦克是二战德国武器设计弊病的浓缩体现,性能设计优越,生产设计拙劣。制造一辆虎式坦克需要30万个工时,造价30万马克,是豹式坦克两倍, 4G型坦克或者M-109战斗机的三倍,Stug 3型突进炮的四倍。虽然虎式坦克名气之大二战坦克无出其右,它实际上却是典型的资源浪费。
1944年的希特勒已经充满狂想,期望一两件超级武器可以扭转乾坤,反败为胜。如果说虎式坦克还只是个美丽的错误,那么这年8月开始生产的虎王坦克则完全是个华而不实的废物。纸面上的虎王设计理念先进,性能堪称完美,绝对是一款终极坦克。正面50度斜角的装甲厚达150毫米,侧面装甲也有100毫米,二战中还没有虎王坦克被火炮击毁的记录。装备的主炮是88毫米71倍身管加农炮,1,000米的距离上可以击穿215毫米的装甲,可谓所向无敌。然而虎王坦克战斗全重高达70吨,动力系统却是跟虎豹一样的700马力发动机,因此机动性非常可怜,公路最高时速只有30公里,越野时速通常只有15公里。175升容量的巨型油箱,只能支持虎王坦克跑100公里。引擎和传动无法承受70吨的份量,故障率高得出奇。阿登战役中虎王坦克本来应该突前杀开一条血路,事实上德军装甲部队突破以后,绝大多数虎王坦克跟不上行进速度落到后面,而且不断地抛锚退出战斗,没有发挥任何作用。nacui德国依然将宝贵的资源投入到这个黑洞里面,到战争结束一共生产了489辆虎王坦克。这些资源足够生产1,000辆豹式坦克,多装备5个装甲师,也许阿登战役的结果就会因此而改变。毫不夸张地说,德军不是毁在盟军手里,而是毁在元首手里。

虎王坦克

不过德国除了丧心病狂的元首,还有古德里安这样理智务实的职业军人,而他的努力使豹式坦克成为二战最优秀的坦克之一。苏德战争爆发以后,古德里安很快意识到T-34坦克的优越性,在他的敦促下,41年11月德军军械署派出一个专家组来到前线仔细检验T-34坦克,总结其优点。军械署根据他们的报告,向奔驰公司和奥格斯堡重型机械公司(Maschinenfabrik Augsburg-Nürnberg,简称MAN)发出新式中型坦克的设计要求,最后MAN的设计中标。这就是著名的豹式坦克(Pz V Panther)。
跟虎式坦克的仓促上马不同,豹式坦克定型于42年5月,直到12月才开始批量生产。德国工程师精雕细琢,保证了新型坦克的每一个细节都完美无缺。古德里安在42年底应希特勒的请求出任德军装甲部队总监,同军火部长施佩尔紧密配合,大幅度提高了德国的坦克产量。古德里安对豹式坦克寄予厚望,在上面花了许多时间,亲昵地称其为“我们的问题儿童”。他计划在当年为德军装甲师全面换装,换装以后的装甲师将拥有豹式坦克、4G型坦克、和StuG 3型突进炮各一个营,总共220辆装甲战车。古德里安给豹式坦克定下了每月600辆的产量指标,但是虎式坦克系列一直在和豹式坦克争夺资源,使后者的月产量最高时也只有330辆。德国到战争结束一共生产了5,976辆豹式坦克。

豹式坦克

豹式坦克在外型上同T-34坦克非常相似,车身和炮塔都是斜面设计。正面装甲80毫米厚,但35度的斜角使防护效果相当于150毫米装甲;侧面是60度斜角的50毫米装甲,防护效果相当于58毫米;炮塔正面的弹盾厚110毫米,侧面65度斜角的装甲厚45毫米。斜面装甲使豹式坦克的防护能力甚至优于虎式坦克,实战证明很难被击毁。诺曼底战役中,美军将一辆缴获的豹式坦克拉进靶场,用陆军装备的所有火炮轮番轰击,想看看到底什么武器可以制服它。测试结果着实让人心寒。M4谢尔曼坦克的75毫米L/37.5加农炮无论多近都基本没戏;M10歼击坦克装备的76毫米L/50加农炮抵近至200米开火才能击穿其正面装甲;M36歼击坦克装备的90毫米L/50加农炮是美军威力最大的反坦克火炮,理论上讲500米以外就可以轻松贯穿其正面装甲,但实际测试中必须逼近到300米,而且发射10发炮弹只有5发能够穿透。
然而装甲还不是豹式坦克最突出的优点。火炮名家莱茵金属公司特地为豹式坦克设计了超长身管的75毫米L70加农炮。这门炮虽然口径不如虎式坦克的88毫米炮,但炮口初速高达每秒925米,远距离准确性还强过88毫米L/56火炮。这门炮1,000米以外可以击穿121毫米厚的钢板,2,000米以外可以击穿88毫米钢板,威力和88毫米炮相当。如果使用当时罕见的钨心穿甲弹(Tungsten Cored Armor Piercing Round),1,000米以外的穿甲能力可达150毫米。库尔斯克战役中,豹式坦克击毁了3公里以外的一辆T-34坦克,威震东线。
豹式坦克战斗全重45吨,已经属于重型坦克的范畴。动力系统是一台梅巴赫12缸汽油发动机,功率700马力,使豹式坦克的推重比达到每吨15.6马力,接近谢尔曼坦克的水平。和虎式坦克一样,豹式坦克拥有世界一流的传动和悬挂系统,公路最高时速可达50公里,越野时速也能达到30公里。油耗比虎式坦克强不少,一箱油能跑180公里,当然还是无法跟T-34相比。总而言之,豹式坦克的机动性和整体战力都要强过徒有虚名的虎式坦克
德军上下都对豹式坦克寄予厚望,希特勒甚至几次推迟了库尔斯克战役的时间,为了能将更多的豹式坦克投入战场。然而豹式坦克的处女作相当糟糕,总共有184辆豹式坦克参加了库尔斯克战役,开战一天以后只剩下40辆,三天以后只剩下10辆,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因为机械故障退出战斗的。随着内部结构的不断改进,豹式坦克的机械性能渐趋稳定,成为德军装甲部队的利器。到1944年夏天,几乎所有的德军装甲师都有了一个豹式坦克营,数量从50辆到70辆不等。1943年9月13日,党卫军帝国装甲师的7辆豹式坦克遭遇大约70辆苏联T-34/76坦克,在20分钟的战斗中,28辆T-34/76被击毁,豹式坦克无一损失。1944年7月在华沙城下,党卫军维京装甲师大战苏军第二坦克集团军,该师一个坦克营在战斗中击毁107辆苏军坦克(包括苏联T-34,美国M4谢尔曼,英国瓦伦丁等型号),自己只损失了4辆豹式坦克和1辆4型坦克。
豹式坦克最著名的战例当属“巴克曼角落”(Barkmann’s Corner)。1944年7月27日诺曼底战役中,隶属党卫军帝国装甲师的中士巴克曼和他的豹式坦克正在追赶大部队,途中发现美军15辆M4谢尔曼坦克和一队卡车沿公路逼近。巴克曼将坦克停在十字路口,单枪匹马拦住美军去路,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击毁9辆谢尔曼坦克和数辆卡车。美军不得不呼唤攻击机前来救驾,这才击伤了巴克曼的豹式坦克。最后巴克曼从容不迫全身而退,事后获得骑士铁十字勋章
古德里安为了抵消盟军的空中优势,首创在豹式坦克上面安装红外线夜视仪,透过夜视仪能够在黑暗中观察到600米以内的目标,使德军坦克部队具备夜战能力。1944年底的阿登战役中,党卫军希特勒卫队装甲师的豹式坦克就利用夜视仪击毁了数辆谢尔曼坦克。不过红外线夜视仪和其它许多秘密武器一样,数量太少,出现得太晚,所起的作用自然微不足道。
德国虎豹暂时夺回坦克装备的优势,苏联不甘示弱,1944年连续推出T-34/85坦克和JS-2重型坦克,将东线战场的武备竞赛推向高潮。
3. 苏联T-34/85和JS-2坦克
1943年夏天的库尔斯克战役中,德军首次大量投入虎豹新式坦克。虽然苏军最后赢得了战略层面的胜利,却付出了惊人的代价。参战的3,600辆坦克有将近一半被击毁,损失是德军坦克的3倍。苏军战报有这么一段:“敌军坦克在1,500米的距离上就向我们开火,而我们必须冲到500米以内才有可能击毁虎式和豹式坦克,T-34急需一门威力更大的火炮。” 事实上苏联军工部门早在42年初就开始研制T-43坦克,针对T-34的诸多问题进行改进,但是并没有打算更换火炮,库尔斯克战役给他们敲了警钟
1943年4月底,苏联军工部门将一辆缴获的虎式坦克拉到库宾卡基地进行测试,发现T-34装备的76毫米L/42火炮必须逼近到200米的距离才能击穿虎式坦克的正面装甲。测试结果表明,穿甲能力最强的现役火炮是85毫米高射炮,能够在1,000米外击穿100毫米厚的装甲。苏联军工部门立刻着手将85毫米高炮改造为坦克炮,借鉴了虎式坦克88毫米主炮的许多优点,定型的85毫米D-5T型L/52坦克炮具有重量轻、后坐力小的优点,但尺寸较大,T-34的现有炮塔装不下,于是不得不重新设计炮塔。T-34/85坦克最后拖到1944年1月才开始批量生产 。
T-34/85坦克

T-34/85坦克车身装甲和以前一样,30度斜角,45毫米厚。炮塔正面装甲增加到90毫米,接近德国虎豹的水平。重新设计的炮塔可容三人,车长不用再兼职炮手,加上无线电成为标准装备,战斗效能大增。T-34/85的战斗全重32吨,只比改进前增加了不到2吨,机动性能一点没受影响。装备的85毫米L52主炮能够在500米距离上击穿111毫米钢板,1,000米以外击穿102毫米钢板,基本具备了同德国虎豹抗衡的能力。1944年3月初,苏军第2、6、10、11近卫坦克军最先接收了一批T-34/85坦克。苏联到战争结束一共生产了23,214辆T-34/85坦克
苏联军工部门研制T-34/85的同时,还在设计一款新式重型坦克,用来替代过时的KV-1,这就是著名的约瑟夫 • 斯大林2型坦克(简称JS-2)。苏联军工部门决定,新式重型坦克必须装备一门大口径火炮,以取得对虎式坦克的压倒优势。当时可供选择的有正在研制的D-10T型100毫米加农炮和A-19型122毫米加农炮。前者穿甲能力更强,但刚刚定型还不能马上装备部队;后者是苏军现役野战炮,无论配件还是弹药都储备丰富。苏联军工部门展现其一贯的实用主义作风,选择了122毫米加农炮。这里有个小花絮,苏军测试122毫米坦克炮时,炮口制退器当场迸裂,几乎要了旁边视察的弗罗西洛夫元帅的性命。结果苏联军工部门不得不模仿德国虎式坦克重新设计了炮口制退器。D-10T型100毫米加农炮后来成为著名的SU-100歼击坦克的主炮,稍后我会给各位战火兄弟详细介绍 。

从外型上看,JS-2坦克简直就是T-34/85的放大型,实际上二者的许多零件都可以互换,体现了苏联军工部门的精明。JS-2坦克的正面装甲厚120毫米,并且有30度的斜角;侧面装甲90毫米,60度斜角;炮塔正面装甲厚达160毫米,防护能力非常突出。实战表明,德军的豹式坦克必须逼近到300米才有可能击穿JS-2的正面装甲,虎王坦克威力巨大的88毫米L/71主炮也得靠近到1,000米以内才有戏。JS-2的122毫米L/43主炮,发射的穿甲弹能够在1,000米距离上击穿160毫米装甲。苏军的一次测试中,JS-2坦克在1,500米以外发射的一枚炮弹击穿豹式坦克的正面装甲,贯穿整个车身,从车尾飞出。不过JS-2的主炮有一个缺点,就是口径过大,炮弹和弹药不得不分开装填,严重影响了火炮的射速。德国虎式坦克的射速可达每分钟6发,JS-2只有2到3发
机动性方面,JS-2配备一台V-2K柴油发动机,功率600马力。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JS-2战斗全重只有46吨,和德国豹式坦克相仿,远轻于同级别的虎式和虎王坦克,这使JS-2坦克具有重型坦克罕见的机动能力,公路最高时速达40公里。纸面上看德国虎王坦克的火力和防护性能都优于JS-2,但实战表现根本无法相比,显然在有效设计重型坦克方面,苏联人可作德国人的老师。
苏军将JS-2型坦克组成独立重坦克团,直属集团军和方面军,战时配属给突击部队。1944年2月,装备65辆JS-2坦克的第71近卫重坦克团参加科尔松战役,20天的战斗中击毁德军虎式坦克和菲迪南歼击坦克41辆,只损失了9辆JS-2型坦克。此战德军战报首次出现JS-2的记录:“遭遇敌军最新型坦克,装甲极厚,火力极猛,是属于未来时代的标准装备,很难对抗。” 二战后期,JS-2和德国虎王坦克有几次较量,规模最大的一次是44年11月在布达佩斯郊外,德军第503重坦克营单挑苏军第71近卫重坦克团,结果打成一个平手,双方都损失不少坦克。然而同其它苏军坦克一样,JS-2拥有无法撼动的数量优势,苏联到战争结束一共生产了3,400辆,而德国虎式系列坦克的产量加起来只有JS-2的一半。1945年4月的柏林战役,一辆JS-2坦克率先冲进柏林市区,满足了斯大林的虚荣心 。

说完JS-2,就不能不提一下JS-3。JS-3重型坦克出现得太晚,没有赶上东线战事。1945年9月的盟军柏林阅兵式,52辆JS-3坦克组成的方阵第一次展现在世人眼前。毫不夸张地说,当时在场的盟军将领看到JS-3坦克,惊骇地目瞪口呆,下巴脱臼,因为他们看到的是一款绝对革命性的设计,比美军装备的任何坦克先进至少20年。JS-3的外型极具视觉冲击力,车身正面的焊接装甲是被称为“鹰鼻”的楔型线条,33度斜角的均质钢板厚120毫米,车身上面是一个扁蛋形状的铸造炮塔,装甲厚达230毫米。JS-3装备一门122毫米主炮,半自动方式,射速比JS-2有所提升。阅兵式上美军参展的最重型坦克是M26潘兴,装备90毫米主炮和100毫米正面装甲,根本无法和JS-3坦克相比。
JS-3坦克引发了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诸如美国的M48巴顿坦克,德国的黑豹1型坦克,法国的AMX-30坦克,都是为了同JS-3抗衡。英国著名的L7型105毫米坦克炮,设计目标就是穿透JS-3的炮塔装甲。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陆军的M48坦克,根本无法击穿埃及军队装备的JS-3坦克装甲,最后是以色列坦克兵优良的战术素养赢得了战争。此后以色列决定研制自己的坦克夺回战场优势,这就是著名的梅卡瓦坦克,直到今天都是世界最优秀的坦克之一
JS-3重型坦克

1945年9月柏林胜利阅兵式上的JS-3型坦克

4. 二战最佳
德军名将曼陶菲尔(Hasso von Manteufel)战后接受英国著名军事史学家里德尔 • 哈特的采访,阐述了他的坦克设计理念:“火力、装甲防护、速度、和越野能力至关重要,而最好的坦克最为完美地综合了这些互相冲突的特性。我认为德国豹式坦克是最令人满意的,如果外形再矮一点就太理想了。我身经百战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是,坦克在战场上的速度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实战中是否能够迅速从一个射击地点移动到另一个地点,经常关系到一辆坦克的生死存亡。坦克的机动性和装甲、火力同等重要。
曼陶菲尔阐述了坦克设计的“平衡”理念,正如他所言,德国豹式坦克达到了这样一种高度平衡。纵观整个二战,能够跟豹式坦克媲美的只有苏联的T-34/85坦克。
首先来比较一下两者的火力。豹式坦克的75毫米L/70主炮口径虽小,威力惊人,1,000米以外可以击穿121毫米厚的钢板,2,000米以外可以击穿88毫米钢板;相比之下T-34/85坦克的85毫米L/56主炮逊色一些,1,000米以外可以击穿102毫米厚的钢板,2,000米以外可以击穿82毫米钢板。远距离的准确性方面豹式主炮也明显优于T-34/85,因此火力指标豹式坦克具有优势。
装甲防护方面,两者的炮塔正面装甲厚度相近,豹式坦克是100毫米,T-34/85坦克是90毫米。车身正面装甲差距就大了,豹式坦克35度斜角的装甲厚80毫米,T-34/85坦克33度斜角的装甲仅厚45毫米。侧面装甲豹式坦克的50毫米也强过T-34/85坦克的45毫米。看来装甲防护的比较豹式坦克又胜出一局。
机动性方面T-34/85坦克要强过豹式坦克,最高时速是52公里对46公里,最远航程是500公里对180公里,优势非常明显。
如果我们举办一次坦克决斗,让一辆豹式坦克和一辆T-34/85坦克相距1,000米对射,豹式坦克的胜率可达80%。那么豹式坦克能否带上二战最佳的桂冠呢?
再好的坦克都需要实战的检验,实战条件下豹式坦克的优势就没有那么明显了,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豹式坦克机械性能的可靠性远逊T-34/85坦克,故障频繁,需要精心维护,每1,000公里里程就得大修一次,这意味着彻底脱离战斗几个星期。豹式坦克机械性能的弱点,严重削弱了德军装甲部队的战斗力,纸面上德军一个装甲师有200多辆坦克,通常情况下只有半数可以立刻出动,持续战斗力不强。其次豹式坦克体现了德国人追求完美的精神,生产设计非常繁琐,并不适合大批量生产。豹式坦克的月产量最高才有330辆,而T-34/85坦克最高达到1,500辆。整个战争期间德国一共生产了将近6,000辆豹式坦克,T-34系列坦克则达到53,000辆。
这样结论就很清楚了。豹式坦克的战术价值突出,T-34/85坦克的战略价值突出。如果你想赢得一次坦克决斗,豹式坦克自然无以伦比;如果你想打赢一场战争,T-34/85坦克则是最佳选择。
 楼主| 发表于 2007-5-6 13: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歼击坦克(Tank Destroyer)实质上就是装甲自行火炮,以反坦克为主要设计目标,某些型号兼有火力压制的功能。由于歼击坦克脱胎于自行火炮,战争初期配属装甲部队或者步兵,提供反坦克火力支援。到了战争后期,歼击坦克越来越独当一面,战术方面和主战坦克的区别也就越来越小。由于苏德两国较早卷入战争,歼击坦克的研制发展立足于实战需要,在战场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之下,设计理念殊途同归,都是利用现有坦克底盘,装备大威力火炮和良好的装甲防护,并且取消炮塔以简化生产和降低高度。苏德的歼击坦克经受住了实战考验,战后依然发挥余热几十年。美国歼击坦克战术思想的形成纯粹是纸上谈兵,要求坦克和歼击坦克分工协作,前者以攻击敌军步兵为设计目标,后者以攻击敌军坦克为设计目标,突出机动性和火力,因此装甲防护非常薄弱。这个战术思想在实战中根本行不通,后来M26潘兴坦克的出现,算是对歼击坦克的全面否定。
1. 美国的歼击坦克
1940年7月10日,美军正式组建独立于其它兵种的装甲部队。这年的欧洲战场,德军坦克集群横扫西线,将“坦克恐惧症”传遍西方世界。美军高层就如何对付装甲集群这个课题争论不休,最后是麦克奈尔的战术思想占了上风。1941年11月27日,美军组建歼击坦克部队,任务是“在进攻和防守战斗中寻找、攻击、并摧毁敌军坦克”。整个战争中美军一共有70个歼击坦克营在海外服役,每个营装备36辆歼击坦克。美军所有的装甲师和许多步兵师都配属了一个歼击坦克营。
M10“狼獾”(Wolverine)是美军装备最多的歼击坦克,1942年在北非首次参战。M10使用M4谢尔曼坦克的底盘,战斗全重30吨,车身正面47度斜角的装甲厚37毫米,侧面厚25毫米,敞开式炮塔正面装甲厚57毫米。装备一门M7型76毫米L/53加农炮,能够在1,000以外击穿100毫米装甲。动力系统是两台通用的柴油发动机,总功率375马力,公路最高时速48公里。美国整个战争中总共生产了6千多辆M10歼击坦克 。
M10歼击坦克

1942年底,德军非洲军团得到一个营的虎式坦克。面对德军重型坦克的挑战,时任美军地面部队总司令的麦克奈尔提出的对策是提升现役歼击坦克的火力,于是M36“杰克逊” 歼击坦克应运而生。M36仍然用谢尔曼的底盘,战斗全重28吨,装甲防护有所加强,车身正面47度斜角的装甲厚50毫米,炮塔正面装甲厚76毫米。装备一门M3型90毫米L/50加农炮,威力巨大,1,000米以外可以击穿120毫米厚的装甲。M26潘兴坦克出现之前,M36杰克逊歼击坦克是唯一能够同德国虎豹火力抗衡的装甲战车,因此受到美军官兵热烈欢迎。可惜直到战争结束,总共只有1,400辆装备部队 。

M36歼击坦克

美军二战最有名的歼击坦克还不是M36杰克逊,而是M18 “悍妇”(Hellcat)。M18的研制始于1941年12月,采用扭杆悬挂系统以增强机动性能,战斗全重仅仅18吨,加上一台通用8缸汽油发动机提供340马力,使M18公路时速最高达到88公里,实战中有超过100公里时速的记录,无疑是整个二战速度最快的装甲战车。M18装备一门M1A1型76毫米加农炮,能够在1,000米以外击穿96毫米钢板。防护能力差强人意,车身装甲厚度仅仅13毫米,炮塔正面也只有25毫米,还不如战争初期德国坦克的装甲厚。欧洲战场上M18也有个别出采的表现,比如第630歼击坦克营在诺曼底战役中的战报显示,该营在1944年7月间总共击毁德国虎式、豹式坦克53辆,自行火炮15辆,自己只损失了18辆坦克。美国整个战争期间一共生产了2,500辆。
M18歼击坦克

M18可算是美军歼击坦克设计思想的典范。许多战史作品对M18非常推崇,有人甚至认为它是二战最佳歼击坦克,这个评价颇有井底观天的味道。M18和其它美军歼击坦克的确具有突出的机动性,但火力跟德军坦克相比并没有优势,装甲防护的劣势却非常明显。薄弱的装甲使美军歼击坦克无法同德军坦克正面对抗,只能依靠机动性寻找迂回侧后的机会,战斗效能就大打折扣了。试想歼击坦克跑得再快,能快得过炮弹吗?美国的歼击坦克还有一个通病,那就是敞开式炮塔这个极其愚蠢的设计。歼击坦克兵平时饱受风吹日晒雨淋之苦,战时面对横飞的弹片而无处躲藏,而且一个步兵扔一颗手榴弹就能消灭一辆坦克。总而言之,美军的歼击坦克并没能经受住实战的考验。想要了解歼击坦克这个兵器的真实潜力,我们必须到装甲战水平最高的东线去看一看。
2. 德国歼击坦克
二战德军使用的装甲战车有两个类别可以算作歼击坦克:突击炮(Sturmgeschutz)和猎坦克(Jagdpanzer)。前者起初是自行火炮,纯粹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后来兼作反坦克炮;后者则是纯粹以攻击坦克为战术目标。早在1935年,曼施坦因就向德军总参谋长贝克将军提议,组建“突击炮兵”部队,伴随步兵进攻,提供一线火力支援。次年,德军军械署要求奔驰公司研发一种装甲战车,取消炮塔,全封闭车身,装备一门75毫米压制火炮,高度必须在2米以内。这个思路后来成为苏德歼击坦克的设计标准。
1937年,StuG 3型突击炮正式定型。StuG 3使用德军3型坦克的底盘,高度仅1.96米,战斗全重22吨,正面装甲厚50毫米,装备一门75毫米L/24短身管火炮。这个时期的突击炮战术手册里明确规定不许攻击坦克。苏德战争爆发以后,德军遭遇装甲更厚的T-34和KV-1坦克,在来不及研制新式坦克的情况下,先改进StuG 3,换装一门75毫米L/48长身管火炮,改进型高度增加到2.16米,正面装甲厚度增加到80毫米,重量增加到24吨。StuG 3改进型突击炮一共生产了8,416辆,是德军装备最多的歼击坦克。1943年开始,德军装甲师的标准配备包括一个营的StuG 3型突击炮,另外许多步兵师也有装备。战争后期德军步步后退,节节抵抗,而类似StuG 3型突击炮的歼击坦克具有低矮的外形、猛烈的火力和良好的机动性,很擅长隐蔽伏击等防守作战,在东西两个战场都给敌方坦克造成极大的杀伤。
StuG 3型突击炮

德军歼击坦克部队发展出一套独特的战术,既不同于突击炮兵,也不同于主战坦克。德军歼击坦克的战术单位是营,歼击坦克营隶属炮兵指挥部,战时配属给步兵师或装甲师。一个歼击坦克营的战斗序列是3个连共45辆坦克,外加12辆装甲车和数辆卡车载运物资。防守时歼击坦克通常以连为作战单位,指挥官仔细勘查战场,将下属的14辆坦克依托地形埋伏起来,组成交叉火网,伏击路过的敌军坦克集群。进攻时歼击坦克通常部署在装甲突击群的两翼,稍稍坠后拉成两道斜线,防备敌军坦克攻击侧翼;如果遭遇敌军坦克阻击,突前的坦克部队牵制住敌军,两翼的歼击坦克从两侧突进包抄敌方坦克集群,抵近攻击。这时敌方坦克被三面夹击,失去了机动空间,只能停驻原地同德军坦克对射,而车身低矮、装甲厚实、火力强劲的歼击坦克最擅长正面对抗。这个战术体系里,没有炮塔的歼击坦克无论进攻还是防守都只有一个攻击方向,因此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机动性和火力的优势
虽然StuG 3型突击炮的角色转换相当成功,德军军械署仍然不满意,打算研制一款使用4型坦克底盘的新型歼击坦克,用来替换StuG 3,这个计划遭到装甲部队总监古德里安的强烈反对,因为这样肯定会影响4型主战坦克的产量。不过军械署得到希特勒的支持,1943年12月,4型猎坦克(Jagdpanzer IV)定型投产。平心而论,4型猎坦克是一款相当优秀的设计,战斗全重25吨,配以300马力发动机,机动性很好;高度是令人震惊的1.85米,战场目标很小,非常利于隐蔽伏击;正面45度斜角的装甲厚80毫米,两侧60度斜角的装甲厚40毫米,防护效果相当不错;设计装备豹式坦克的Pak 42型75毫米L/70主炮,但因为该炮数量有限,最早生产的700多辆4型猎坦克装备Pak 39型。
75毫米L/48主炮

4型猎坦克,注意该坦克1.85米的高度

4型猎坦克1944年3月开始列装,因为数量有限,只装备一批德军精英部队,其中包括空军的戈林师(Hermann Goring Division)、模范装甲师(Panzer Lehr) 、以及党卫军希特勒青年团装甲师等等。4型猎坦克的战场表现如此优异,希特勒下令从1944年6月开始停产4型主战坦克,全面转产4型猎坦克,不过这个命令没有得到贯彻执行。实战证明,没有炮塔的歼击坦克改换射击方位必须转动整个车身,因此缺乏全方位战斗能力,并不能取代主战坦克。整个战争期间德国总共生产了将近2,000辆4型猎坦克。
1943年3月,古德里安要求德军军械署研发一款轻型歼击坦克,这就是著名的38t型猎坦克,绰号“海泽”(Jagdpanzer 38t “Hetzer”)。海泽猎坦克使用捷克38t坦克底盘,高2.17米,战斗全重16吨,乘员4人;正面30度斜角的装甲厚60毫米,两侧50度斜角的装甲厚20毫米,防护效果相当不错;装备一门75毫米L/48主炮,顶部还有一挺可以转动360度的遥控机枪,火力很强;动力系统是一台功率160马力的汽油发动机,因为重量轻,机动性很好。1944年4月22日,希特勒亲自视察刚刚定型的海泽猎坦克,非常满意,下令批量生产。德国到战争结束一共生产了2,584辆海泽猎坦克,主要用来替换战损的StuG 3型突击炮 。

海泽猎坦克

海泽猎坦克大概是德国装备的费效比最好的装甲战车,成本相当于豹式坦克的三分之一,虎式坦克的六分之一,但是战斗力强劲,能够和苏联T-34/76坦克正面对抗,深受德军前线部队的喜爱。海泽猎坦克在东线战果累累,某歼击坦克营一次战斗中击毁57辆苏联坦克,自己无一损失。战果大多数是T-34/76坦克,但包括两辆JS-2重型坦克,被海泽猎坦克在800米的距离上从侧面击毁。此前这个营狂奔160公里赶到战场,所属坦克无一抛锚,表现出德军坦克罕见的可靠性。海泽猎坦克的缺点是内部狭小,乘员之间交流不便,需要高度默契才能发挥战斗力。海泽猎坦克的成功揭示了坦克设计的某种规律,战斗效能和造价并不一定成正比。但是德国军工部门显然并没有认识到这个道理,依然执迷不悟地打造超级坦克 。
希特勒视察海泽猎坦克,右起第三人是希特勒

二战德国超级坦克的典范当属猎虎坦克(Jagdtiger),原型设计出自名家波尔舍,1944年7月定型投产。猎虎坦克使用虎王坦克底盘,战斗全重达75吨,是整个战争期间服役的最重的坦克。正面装甲几乎没有斜角,但这已经无关紧要,因为正面装甲厚度达到250毫米,只有少数重炮抵近开火才能击穿。猎虎坦克装备的主炮也非常符合身份,这是一门舰炮出身的128毫米口径55倍身管加农炮,是二战口径最大的坦克主炮。这门炮发射的穿甲弹重达62磅,在1,000米外能够击穿230毫米装甲,3,000米以外仍然具有173毫米的穿甲能力,着实令人胆寒。德国直到战争结束只生产了88辆,1944年底到1945年初装备德军第512和第653重歼击坦克营,在45年春天的的几次战斗中有出色表现。不过猎虎坦克跟虎王坦克同病相怜,机动性奇差,故障频繁,加上数量稀少,所起的作用微不足道。一言以蔽之,猎虎坦克又是典型的资源浪费猎虎坦克 。

不过德国还是研制出一款优秀的重型歼击坦克,这就是著名的猎豹坦克(Jagdpanther) ,1943年10月开始研制,一年以后定型,1944年2月投产。猎豹坦克采用豹式坦克的底盘,高度2.72米,外形线条简洁流畅,正面是35度斜角的装甲厚80毫米,侧面60度斜角的装甲厚50毫米,防护效果极佳;装备虎王坦克的88毫米71倍身管主炮,1,000米以外可以击穿60度斜角165毫米厚装甲,2,000米以外依然具有132毫米的穿甲能力;战斗全重46吨,由一台700马力功率汽油发动机驱动,机动性相当不错。猎豹坦克一露面就引起盟军关注,英军情报人员对其评价尤高。德国到战争结束总共生产了392辆 。

猎豹坦克,注意下图坦克的超长炮管

猎豹坦克跟其它的重型坦克一样组成独立重歼击坦克营,配属给战略预备队。1944年夏天,装备42辆猎豹坦克的德军第654重歼击坦克营参加了诺曼底战役,一次战斗中3辆猎豹坦克伏击英军第6近卫坦克旅,两分钟之内就击毁11辆40吨重的“丘吉尔”步兵坦克。随后的战斗中这3辆猎豹坦克遭到几十辆英军坦克围攻,其中两辆履带被击毁,乘员不得不弃车逃命,余下一辆安全撤离。不过猎豹坦克跟德军所有的新式武器一样,数量太少,出现得太晚,投入战场时已经无力回天
毫无疑问,德军歼击坦克无论性能还是战术都高出美军一筹,这个优势让盟军在西线付出惨重的代价。在东线,德军歼击坦克面临苏军同类的强硬挑战,双方可谓棋逢敌手,而苏联人最终还是赢得了这场激烈角逐。
3. 苏联歼击坦克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时,苏军并没有大量装备装甲自行火炮。德军StuG 3型突击炮战场表现抢眼,引起了苏军的注意。1942年10月,苏军开始研发一种轻型自行火炮,使用T-70轻型坦克的底盘,设计要求是装甲能够承受轻武器射击,佩备的火炮可以攻击坦克,也可以火力支援步兵,这就是SU-76自行火炮。SU-76于43年1月定型投产,到战争结束一共有14,292辆装备部队。

SU-76的布局近似德国“黄鼠狼”3型歼击坦克,敞开式炮位,发动机在车身前部。装甲很薄,车身正面30度斜角的装甲厚25毫米,火炮弹盾也是25毫米厚。SU-76高2.1米,战斗全重仅10吨,由两台GAZ汽油发动机驱动,总功率170马力,机动性非常好;配备T-34/76坦克的76毫米口径41倍身管主炮,可以随车携带60发炮弹。苏军一共组建了119个自行炮兵团配属各步兵师,每团装备21辆SU-76,另外还有7个自行炮兵旅直属大本营预备队,每个旅装备60辆SU-76和5辆T-70坦克。
平心而论,SU-76并不能算作歼击坦克,跟德军的对手StuG 3突击炮相比,无论是火力还是装甲都差距明显,因此不太受欢迎。苏军士兵给它起的绰号“Suka”,意思是母狗,厌恶之情毕现。SU-76的敞开式炮位口碑最差,设计师提出一款封顶的改进型,但因为重量增加影响了机动性,被军工部门否决,苏军对机动性的看重可见一斑。1945年春天苏军攻入德国本土,SU-76不得不频频卷入巷战,结果遭受惨重伤亡,罪魁祸首就是敞开式炮位这个设计缺陷。

1942年秋天虎式坦克出现在东线,引起苏军的恐慌,赶紧研制一款歼击坦克抗衡德军的装甲优势,这就是SU-85,43年9月开始装备部队。SU-85是一款革命性的设计,德国后来研制的一系列歼击坦克都有SU-85的影子。SU-85采用T-34的底盘和动力,2.4米高,全封闭车体,战斗全重29吨,机动性很好;正面45度斜角的装甲厚45毫米,装备一门85毫米L/53加农炮,备弹48发。SU-85歼击坦克再次体现了装甲、火力、和机动性的完美平衡,因此深受部队热爱。SU-85到1944年9月被SU-100替代,一共有2,654辆装备苏军。

1944年夏天,苏联研制成功100毫米口径60倍身管加农炮,立刻改进SU-85,换装新式主炮,这就是著名的SU-100歼击坦克。SU-100再次体现了苏联设计师的精明,包括引擎、底盘、悬挂、传动等72%的组件取自T-34坦克,4%的组件取自SU-122自行火炮,7.5%的组件取自SU-85,只有16.5%的组件是特制的。这种对生产设计的高度重视,德国人望尘莫及。SU-100从1944年底开始装备部队,苏联到战争结束一共生产了2,850辆。SU-100的性能指标将在下面跟猎豹坦克比较时详细交代 。

SU-100是公认二战最优秀的歼击坦克之一,大概只有德国猎豹可以与之相比。1945年3月,nacui德国发动了二战最后一次大规模攻势“春醒行动”,迪特里希的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投入14万兵力,以及900辆坦克和突击炮,在匈牙利巴拉顿湖地区向苏军发动突然进攻。苏军集结大批装甲部队,其中包括几十个歼击坦克团数百辆SU-100发动猛烈反击,德军抵挡不住,退入奥地利。此战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绝大多数坦克被毁,迪特里希自我解嘲地说:“第6装甲集团军的番号真是贴切,因为我们总共只剩下6辆坦克了。”
4. 最佳歼击坦克
二战最佳歼击坦克的桂冠,其实只有两个争夺者:德国猎豹坦克和苏联SU-100坦克。这也难怪,德国豹式坦克和苏联T-34/85坦克并列获得二战最佳坦克的美誉,基于豹式和T34底盘的猎豹和SU-100歼击坦克出身豪门,自然不同凡响。
先来比较一下火炮的威力。纸面上看,猎豹坦克使用的88毫米口径71倍身管超长加农炮,炮口初速每秒1,010米,1,0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60度斜角的装甲165毫米,2,000米以外可以击穿60度斜角的装甲132毫米;SU-100坦克使用的100毫米口径54倍身管加农炮,炮口初速每秒880米,1,000米以外可以击穿60度斜角的装甲135毫米,2,000米以外可以击穿60度斜角的装甲100毫米。显然猎豹坦克的火炮技高一筹,但是实战条件下这种火力优势并不明显,原因下面会提到。
再来看看装甲防护。猎豹坦克正面45度斜角的装甲厚80毫米,侧面60度斜角的装甲厚50毫米;SU-100正面和侧面装甲的斜角近似猎豹坦克,厚度则为75毫米和45毫米,稍逊一筹,差距不大。机动性方面,猎豹坦克重46吨,一台汽油发动机功率700马力,推重比15.2马力;SU-100坦克重31吨,一台柴油发动机功率520马力,推重比16.8马力。SU-100的动力明显强过猎豹,加上柴油机的油耗远远低于汽油机,机动性比较SU-100胜出
如果说SU-100在火炮和装甲两项指标上都落后于猎豹,却占有一项非常实用的优势,那就是车身高度。SU-100仅仅2.25米高,而猎豹高2.72米,这是几乎50公分的差距!实战条件下,SU-100比猎豹的目标小得多,更难发现瞄准,因此战场存活能力就更强。这项优势足以抵消火力和装甲方面的劣势。
如果我们从纸上谈兵走入实战环境,SU-100的优势又增加了不少。首先机械性能的耐用可靠远胜猎豹坦克,连续作战能力更强;其次SU-100比猎豹轻15吨,因而越野性能和机动范围都胜过猎豹;最后是所有德国坦克的软肋 - 数量,392辆猎豹坦克对比2,850辆SU-100,1比7的数量劣势是任何性能优势都无法弥补的。
所以结论跟上一章惊人的相似,德国人造出了二战性能最好的歼击坦克猎豹,而苏联人则造出了赢得战争的歼击坦克SU-10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审核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林海谐缘论坛 ( 豫ICP备07015145号 ) |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 管理员:linker(QQ:80555546) 群:3067918

GMT+8, 2024-11-21 23:05 , Processed in 0.02957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