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谐缘

 找回密码
 审核注册
搜索
查看: 1199|回复: 0

天才与鬼才之间:黑客精英轶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13 15: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巡游五角大楼,登录克里姆林宫,进出全球所有计算机系统,摧垮全球金融秩序和重建新的世界格局,谁也阻挡不了我们的进攻,我们才是世界的主宰。


                                                    ——凯文·米特尼克

                                  60年代加拿大传播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曾经预言,电子媒介可以把地球变成一个村落,他不无乐观地指出:“信息的即索即得能创造出更深层次的民主,未来的全球村舒适而开放。”然而,这个村落既没有‘乡规民俗”,更缺少道德法律。而那些电脑领域的天才型人物也就堂是地高挂“黑客”招牌,在比特世界神出鬼没为所欲为。在因特网上,他们有点像古龙笔下的陆小凤游戏江湖、风流倜傥也有点像金庸笔下的“老顽童”,爱搞点恶作剧逗你玩;没钱的时候,也会学着孔乙己一样,盗点信息换酒喝,并嚷着“读书人窃不算份”;有时也会扮演一个玩世不恭、英雄救美的罗宾汉,制造一点点神幻的浪漫。

                                  这些曾经年轻和仍然年轻的介乎鬼才与天才之间的黑客精英以其传奇色彩的网上经历为人赞叹不已的同时,也深深地陷入了难以自拔的误区,他们在网络游荡过程中,稍不留神就范下了弥天大祸。但正因他们的存在,才使得原来森严冰冷的赛柏空间(Cyberspace)充满了戏谈之情,多了调侃之意。


                                  一、电脑神童的骇世杰作

                                  “头号电脑黑客”湘文·米特尼克(KevinMitnick)传奇
                                  在所有的黑客中,凯文,米特尼克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好莱坞甚至将他搬上了银幕。在他15岁的时候,仅凭一台电脑和一部调制解调器就闯入了北美空中防务指挥部的计算机系统主机。美国联邦调查局将他列为头号通缉犯,并为他伤透了脑筋。可以说,米特尼克是真正的少年黑客商一户。

                                  凯文·米特尼克于1964年出生在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米特尼克只有3岁的时候,他的父母就离异了。他跟着母亲生活,很快就学会了自立,但父母的离异在米特尼克幼小的心灵深处造成了很大的创伤,使他性格内向、沉默寡

                                  米特尼克的母亲没有多少文化,对儿童的教育缺乏经验,但这丝毫没有妨碍米特尼克超人智力的发育。事实上,在很小的时候,米特尼克就显示了他在日后成为美国头号电脑杀手应具备的天才。

                                  米特尼克小时候喜欢玩“滑铁卢的拿破仑”游戏。这是当时很流行的游戏,根据很多专家的尝试,最快需要78步能使拿破仑杀出重围到达目的地——巴黎。令人吃惊的是,米特尼克很快便带领拿破仑冲出了包围圈。两天以后,米特尼克只花83步就让拿破仑逃过了滑铁卢的灭顶之灾。而一周后,米特尼克就达到了与专家一致的水平——78步。随后,米特尼克便将拿破仑扔进了储物箱里,并淡淡地对母亲说:“已经不能再快了。”当时米特尼克年仅4岁。

                                  20世纪70年代,13岁的米特尼克还在上小学时,就喜欢上了业余无线电活动,在与世界各地无线电爱好者联络的时候,他第一次领略到了跨越空间的乐趣。当米特尼克刚刚接触到电脑时,就已经明白他这一生将与电脑密不可分了。电脑语言‘刀,1”所蕴涵的数理逻辑知识与他的思维方式天生合拍,他编写的程序简洁、实用,所表现的美感令电脑教员为之倾倒。在电脑世界里,网络空间最让米特尼克着迷。在网络空间,米特尼克暂时摆脱了他所厌恶的现实生活,发泄着他对现实世界的不满。

                                  当时,美国已经开始建立一些社区电脑网络。米特尼克所在的社区网络中,家庭电脑不仅和企业、大学相通,而且和政府部门相连。当然,这些“电脑领地”之门常常都有密码封锁。这时,一个异乎寻常的大胆计划在米特尼克头脑中形成了。他通过打工赚了一笔钱后,就买了一台性能不错的电脑。此后,他以远远超出其年龄的耐心和毅力,试图破译美国高级军事密码。不久,年仅15岁的米特尼克闯入了“北美空中防务指挥系统”的计算机主机内,他和另外一些朋友翻遍了美国指向前苏联及其盟国的所有核弹头的数据资料,然后又悄无声息地溜了出来。这确实是黑客历史上一次经典之作。1983年好莱坞曾以此为蓝本,拍摄了电影《战争游戏》,演绎了一个同样的故事(在电影中一个少年黑客几乎引发了第三次世界大战)。

                                  在破解密码的过程中,米特尼克一开始就碰到了极为棘手的问题,毕竟事关整个北美的战略安全,这套系统的密码设置非常复杂,米特尼克最初设计的跟踪解码程序很快就败下阵来。但是米特尼克喜欢挑战,他经过努力在两个月时间升级他的跟踪解码程序后,终于找到了北美空中防务指挥部的“后门”。这正是整套系统的薄弱环节,也是软件的设计者留下来以方便自己进入系统的地方。这样,米特尼克就顺顺当当,“大摇大摆”地进入了这个系统。

                                  他向朋友们吹嘘:“我知道美国所有指向天空,指向俄国及其盟友的核导弹的名称、数量和位置!”同伴们不相信,他就打开电脑,让他们开开眼界。小伙伴们终于相信米特尼克说的是真的,一个个都目瞪口呆,对他当然都佩服得五体投地。对此,米特尼克心理上非常满足。同伴们将他们的特大发现告诉大人,当时没有人相信这些孩子说的是真话。

                                  这件事对美国军方来说已成为一大丑闻,五角大楼对此一直保持沉默。事后,美国著名的军事情报专家克赖顿曾说:“如果当时米特尼克将这些情报卖给克格勒,那么他至少可以得到50万美元的酬金。而美国则需花费数十亿美元来重新部署。”

                                  闯入“北美空中防务指挥系统”之后,米特尼克信心大增。不久,他又破译了美国著名的“太平洋电话公司”在南加利福尼亚州通讯网络的“改户密码”。他开始随意更改这家公司的电脑用户,特别是知名人士的电话号码和通讯地址。一时间,这些用户被折腾得哭笑不得,太平洋公司也不得不连连道歉。公司一开始以为是电脑出了故障,经反复检测,发现电脑软硬件均完好无损,才意识到是有人破译了密码,故意捣乱。当时他们推一的措施是修改密码,可这在米特尼克面前实在是雕虫小技。

                                  幸好,这时的米特尼克已经对太平洋公司没有什么兴趣了。他对联邦调查局的电脑网络产生了浓厚兴趣。一天,米特尼克发现特工们正在调查一名“电脑黑客”,便饶有兴趣地偷阅起调查资料来。看着看着,他大吃一惊:被调查者竟然是他自己!米特尼克立即施展浑身解数,破译了联邦调查局的“中央电脑系统”的密码,开始每天认认真真地查阅“案情进展情况的报告”。不久,米特尼克就对他们不屑一顾起来,他嘲笑这些特工人员漫无边际的搜索,并恶作剧式地将几个负责调查的特工的档案调出,将他们全都涂改成了十足的罪犯。

                                  凭借最新式的“电脑网络信息跟踪机”,特工人员还是将米特尼克捕获了。当人们得知这名弄得联邦特工狼狈不堪的黑客竟是一名不满16岁的孩子时,无不惊愕万分。惊叹于米特尼克不寻常的天才,许多善良的、并不了解真相的人们纷纷要求法院对他从轻发落。也许是由于网络犯罪还很新鲜,法律上鲜有先例,法院顺从了“民意”,仅仅将米特尼克关进了“少年犯管教所”。于是米特尼克成了世界上第一名“电脑网络少年犯”

                                  很快,米特尼克就被假释了。不过,他并未改邪归正。“重新做人”。电脑网络对他的诱惑太大了。这次他把目光投向了一些信誉不错的大公司。在很短的时间里,他连续进入了美国5家大公司的网络,不断发出让人愤怒的错误账单,把一些重要合同涂改得面目全非。他甚至决定向全美工业机密电脑中枢——全美数据装配系统发动进攻。

                                  1988年他再次被执法当局逮捕,这次的原因是,DEC指控他从公司网络上窃取了价值100万美元的软件并造成了400万美元损失。这次,他甚至未被允许保释。心有余悸的警察当局认为,他只要拥有键盘就会对社区构成威胁。米特尼克被判处一年徒刑。出狱后,他试图找一份安定的工作。然而,联邦政府认为他是对社会的一个威胁,像被证明的强奸犯一样,他受到严密监视。每一个对他的电脑技艺感兴趣的雇主,最后都因他的监护官的警告而拒绝了他的申请。这也许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它甚至在一定意义上剥夺了米特尼克弃恶从善的可能。

                                  1993年,心里极不踏实的联邦调查局甚至收买了一个黑客同伙,诱使米特尼克重操故技,以便再次把他抓进监狱。而在这方面,米特尼克从来就不需要太多诱惑,他轻易就上钩,非法侵入了一家电话网。但头号黑客毕竟不凡,他打入了联邦调查局的内部网,发现了他们设下的圈套,然后在逮捕令发出之前就跑了。联邦调查局立即在全国范围对米特尼克进行通缉。其后两年中,联邦调查局不仅未能发现米特尼克的踪影,而且,有关的报道更使这一案件具有了侦探小说的意味:米特尼克在逃跑过程中,设法控制了加州的一个电话系统,这样他就可以窃听追踪他的警探的行踪。

                                  1994年圣诞节,米特尼克向圣迭戈超级计算机中心发动了一次攻击,《纽约时报》称这一行动“将整个互联网置于一种危险的境地”。这一攻击的对象中还包括一个因为米特尼克而成名的人物,即后来人称“美国最出色的电脑安全专家之一”,在该中心工作的日籍计算机专家下村勉。米特尼克从自己手中盗取数据和文件令下村勉极为震怒,他下决心帮助联邦调查局把米特尼克缉拿归案。圣诞节后,他费尽周折,马不停蹄,终于在1995年情人节之际发现了米特尼克的行踪,并通知联邦调查局将其逮捕。我们可以稍微回顾一下当时的情景,米特尼克成功地入侵了美国摩托罗拉、美国的NOVELL、芬兰的诺基亚、美国的SUNMICROSYSTEMS等高科技公司的计算机,盗走了各式程序和数据。根据这些公司的报案资料,FBI推算的实际损害总额达至4亿美元。宣称“不是为了金钱”的米特尼克在成功入侵上述公司的数据库之后,又向当时被称之为计算机开拓者、全美电脑第一专家下村勉挑战以一试高低。他在向下村发出事前警告之后,入侵了下村家里的计算机,盗窃出对付“黑客”的软件,并留言声称:“还是我高明。”

                                  当时,下村正在距离米特尼克1000多公里外的一个滑雪地度假。忽然,他随身携带的警报器响了起来。下树立即就明白:有人闯入他的“电脑住宅”。按照美国的有关法律,这是一名违法犯罪的“电脑窃贼”或者“电脑流氓”。主人有权对这种不速之客进行跟踪、追赶,直至抓获后、交给警察部门。个性倔犟的下村当即决定,非要查个水落石出不可!

                                  在追捕过程中,下村仔细分析了对手留下的痕迹,认定对方是一名作案者手。下村决定使用一种特殊的操作方式,使自己的跟踪“电子隐形化”。

                                  可是,狡猾的米特尼克还是很快就发现有人在追捕自己。狂妄自大的他竟然用电子邮件给下村留下了这样一句话:“老子的技术天下第一,你想抓我,简直是白日做梦,痴心妄想!”下村被激怒了,他决心比一比谁更高明。果然,下村不久就准确地捕获了米特尼克无线电话发出的指令。此后,他换而不舍,顽强追捕这个飘忽不定、时隐时现、变幻莫测的波长。

                                  自然,米特尼克也并非“等闲之辈”。他设置了重重障碍、种种陷阱。可是,经验丰富的下村都将它们—一铲除或绕过。

                                  后来,下村终于找到了那个波长的真正的源头:北卡罗来纳州罗利市的电话交换中心。下村带领联邦调查局特工人员赶到罗利市后,小心翼翼地搜寻。“包围圈”渐渐缩小了。最后,已经缩小到一片布满低级公寓的街区。“罪犯肯定就在这里!”下树兴奋地说。于是,他们开始了24小时不间断监视。最后,他终于确定了这名老练对手的住所。特工人员联络当地警察局,很快就确认寓所的主人是“犯有前科”的米特尼克。

                                  这回特工人员没有马上闯进米特尼克家的门。而是先在周围设伏,等米特尼克出门上班后,再进入他家。下村在米特尼克的电脑上取得了全部确凿的作案证据。此后,他们静静地恭候米特尼克。米特尼克回家开门后,一时间惊得张口结舌、目瞪口呆。联想丰富的他很快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他悲哀地说:“我知道,这回我真的完了。”这名美国超级电脑黑客终于落网了。

                                  后来下村和MARKOFF记者合著出版了题为“TAKEDO-WN:THEPURSUITANDCAPTUREOFAMERICASMOST.WANTEDCOMPUTEROUTLAW”一书,并被计划搬上银幕。米特尼克对下村的技术极为佩服,并表示“到底还是输了”,但是米特尼克坚持否认FBI提出的4亿美元的损害上诉,认为绝不可能有如此之多的损失。1995年2月,米特尼克终于被送上了法庭。在法庭上,带着手铐的米特尼克向第一次见面并出庭作证的下村勉,由衷地说:“你好啊下村,我钦佩你的技术。”

                                  这位著名的网络黑客终于被判刑,他将在铁窗中度过相当的一段时间。令人玩味的是,心有余悸的三位美国联邦法官一致否决了米特尼克的假释要求,按法官的话说:“如果让米特尼克假释出狱,无异于放虎归山,整个美国,甚至整个世界都要乱了。”

                                  1997年12月8日,被囚禁的米特尼克的网上支持者,要求美国政府释放米特尼克。否则,他们将启动已经通过网络植入环球许多电脑中的病毒。因特网因米特尼克重又陷入新的恐慌之中。

                                  在目前全球最著名的网际浏览器YAHOO!网页上,这批自称PANTS、HAGIS的身份不明的网络黑客留下了一则勒索便条。这张便条声称,他们在网际测览器YAHOO!上放置了逻辑炸弹,过去一个月里凡是创览过YAHOO或使用过YAHOO!的电脑,均被置入了病毒。这种病毒的逻辑炸弹将于1998年圣诞节启动,在全球电脑网络中四处肆虐。他们宣称,一旦米特尼克获释,他们将提供病毒的破解法。

                                  这件事足以证明米特尼克在黑客中的地位。
                                  在狱中,米特尼克自己改造了一台不知从哪儿弄到手的AFFM收音机,并试着联网。为此,米特尼克被从普通牢房转到了另一栋隔离牢房,实行24小时关押。

                                  2000年1月21日凯文·米特尼克获释,他的出狱又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米特尼克被捕时身体较胖,但从出狱时的电视报导来看,由于长期的狱中生活让他身体比以前略瘦,但显得更加精神。

                                  一走出监狱大门,米特尼克就立即召开了记者招待会,极力谴责了在1995年全面报导该事件的《纽约时报》的约翰·马克夫记者。他非常不满地说:“《纽约时报》的报道片面地夸大了他的犯罪事实。自己没有损害公司的意思,也没有给公司带来实际损失,自己的所作所为仅仅是进入了公司的数据库。”

                                  关于这一点,米特尼克的确情有可原。因为公司一般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都会极端夸大金额损失。
                                  例如,米特尼克所盗窃的源程序(SOURCECODE)当时美国SUN公司申报的价格为8000万美元。可是最近发现SUN在事后,以100万美元的价格将源程序出售给软件开发商。另外,虽然和本案没有直接的关系,美国电话公司BELDeOUTH也在1990年,以报警程序被“黑客”盗窃为由,申报了5万7000美元的损失。可是,相同的程序竟以13美元的价格被公开销售。

                                  这些事情曝光后,米特尼克的刑期被减免了一些,出狱的日期也比预期的要早。虽然FBI
                                还没有修改损害的金额,但对米特尼克的罚金大为减少。当初司法局要求处罚150万美元,而联邦地方法院只判决米特尼克交付4100美元。这个罚款,即使不能够使用计算机工作也能够还得起。

                                  米特尼克出狱后表示自己准备先上大学重新学习计算机。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来,米特尼克的这一愿望还远远无法实现。”因为在今后的3年的监外观察期间,他将被禁止使用计算机,甚至包括手机和调制解调器,当然更禁止使用互联网。如果要和友人叙旧或是与其他黑客进行技术交流,只能依赖以往的书信方式来交流。这对于米特尼克来说,无疑是最大的痛苦。从高中时代开始,米特尼克就沉醉于“黑客”行为而不能自拔,过着被追捕和逃亡的地下生活,除了计算机外其他事情几乎一无所知。而在现代社会中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理所当然的是要大量地使用计算机的。不允许使用计算机,就如同缚住了米特尼克的手和脚,米特尼克注定会在精神痛苦中煎熬。

                                  黑客行为就像吸毒一样,一旦染上就难以戒除。对于像米特尼克这样一个在因特网上来去自由的黑客高手来说更是如此。米特尼克的律师曾在法庭上为他的当事人申诉道:“他的行为就像是毒品中毒。靠当事人的理解是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的。”正因如此,人们对出狱后的米特尼克将何去何从备加关注。

                                  米特尼克还依然年轻,米特尼克的故事还远远没有完。

                                  黑色幽灵:卡文·柏森

                                  在所有的计算机犯罪中,影响最大、造成损失最多的莫过于卡文·柏森案了。
                                  卡文·柏森以“黑色幽灵”为网络化名在比特空间纵情施展着自己的黑客行为,他进入了五角大楼军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就连各个大学的计算机系统也未能幸免。

                                  只要有一台配有调制解调器的计算机,卡文·柏森就能够做出令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的事来,而这些事中多数可能是非法的。他可以掐断联邦调查局的电话通讯线,利用无线通讯来获得巨额奖金,甚至可以把电话局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内脏搞得一清二楚。在人们眼里,对这个“黑色幽灵”来说,一台计算机在他的手里就好像是一个魔术般的数据魔方可以变化成任何方式的组合来,或者说简直就是毕加索手里变幻多姿的油彩画笔。对于许多侦查员来说,让30岁的柏森与一台计算机呆在同间屋子里,那就如同让出色的棒球运动员握棒球很一样。

                                  在我们今天生活的现代社会里,我们越来越依靠于计算机网络系统来完成必需做的工作和商业活动,这种状况在发达国家愈显得明显,目前在发展中国家这种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依赖不是特别明显,但是信息社会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不久的将来,整个人类社会都将依赖计算机网络系统来完成他们所做的许多事情。正因为如此,权威人士们不无根据地担心像柏森这样的高级黑客,或许现在计算机系统设置的所有障碍都可能被他们突破。

                                  当柏森还是一个十多岁的小孩子的时候,他就已经是一个绝顶聪明的小黑客了。他用“黑色幽灵”这个假名通过一合十分便宜的终端机成功地入侵了五角大楼的军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和各个大学的计算机系统,以及一些著名的智囊团在军事战略方面的项目。人们怎么也不能相信这完全是一个战争游戏,涉及一个国家安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竟然被一个十来岁的小孩打得七零八落。这也许是黑客文化的精髓吧,所有的黑客也许正是为了追求这种战胜对手的快感。

                                  1983年,当他17岁的时候,联邦调查局和加州大学的校园警察将他抓了起来,他当时只是因为还没有到足以判刑的年龄,所以他没有上法庭,但是,他那台值200美元的计算机设备被没收了。当时,柏森也曾说他绝对放弃秘密的黑客行为而去寻找一个合法的工作,由于他名声在外,很快斯坦福大学附近一个著名的智囊团聘用了他。他很快便发现工作是十分枯燥的,虽然他在薪水和职务上都很快得到了善待。五角大楼的军用计算机网络管理部门也赞扬他在寻找网络漏洞方面的才能,甚至想找他去替他们服务。

                                  虽然柏森很容易地从一个讨厌的网络入侵者变成了政府赞扬的黑客,柏森却被另外一些整天谈论黑客行为的计算机迷们所包围住了。

                                  也许是因为黑客活动的吸引力太大了,柏森在学校的几个好朋友又开始了他们的黑客活动。每当夜幕降临,柏森总是会呆在一间计算机的机房里,他眼睛盯着屏幕,手指飞快地在键盘上飞舞,一串串看不见的电子信号则不停地在计算机与网络间传输,他在不停地尝试着试图攻破一个展现在他面前的网络系统,寻找进入这些网络的钥匙——口令。他进入了电话局的网络系统,然后通过那里他可以破译口令。有一天晚上,他在电话局的网络里甚至发现了没有公布的苏联设在加州的领事馆的电话号码。在柏森看来,他只不过是在玩一种计算机游戏而已,又仿佛在一间装满了珍宝的黑暗的房间里自由地探索,随时他都可以发现令他欣喜若狂的宝贝。

                                  结果,柏森听到了传言说联邦调查局和电话局保安人员将要对他进行盘问。
                                  柏森十分害怕,于是他躲了起来。
                                  他在他的电子信箱里保留了一个可留言的语音空间,他的伙伴可以将追查的情况随时报告给他,他可以自由地取到这些留言而别人却怎么也不可能找到他的位置。

                                  他从电子信箱的语音空间里了解到了警方正在将他的黑客行为同间谍行为联系在一起,因为他曾经入侵了联邦盗匪调查机构的网络,而从那里他同时也了解到了关于东南亚一位逃亡在美国的国家领导人的秘密。

                                  柏森感到举棋不定,虽说是二名经验丰富的黑客,在计算机网络空间里他可以自由地遨游,但是在面临自己的人生抉择时,他却犹疑不定。

                                  他面前有两条路:要么到警察局自首然后过上安定的生活,要么采用一些高科技手段逃脱警方的追捕。他选择了后者,他在洛杉砚的城郊用假名租了一间办公室,然后将自己的头发染了,为自己挑选了一付没有近视度数的眼镜。他利用办公室里的计算机又进入了联邦调查局的计算机系统,试图了解他的朋友和亲人中是否有人已经将他的秘密报告给了警方。他示威性地在警方的计算机系统里留下了一段话:“柏森正把自己装扮成五角大楼里的一名演员。”

                                  他需要钱,于是他参加了一场无线电对抗赛,结果他利用他的计算机技能赢得了3000美元的奖金。
                                  最终,他的戏法都没有用处,1991年警方在他经常出入的一家超级市场里将他逮捕了,并以间谍行为、入侵计算机网络罪、入侵通讯系统罪、搞乱通信线路和电子通信、帮助黑社会洗钱、非法占有公共财产等罪对他进行起诉,他被判入狱五年,直到1996年6月才恢复自由。

                                  出狱后,柏森想获得一个计算机学位,这样他能够比较方便地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他的朋友在互联网上给他设置了一个主页,让全世界所有对他感兴趣的人都可以进入这个主页然后了解柏森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黑客的生活,他们甚至在这个主页里设置了一个对柏森的黑客行为表决的选择窗,任何愿意表决的人都可以选择“对”或“错”然后将表决结果通过因特网传到加州,任何愿意与柏森联系的人也可以给他发一个电子邮件。

                                  让我们听听柏森对他的犯罪是怎样看的,也许这样更能够使我们了解一个黑客的内心世界:
                                  当我清楚地了解到政府和贝尔公司准备以一些毫无根据的罪证来起诉我时,我开始逃亡了,这些起诉中包括“危害国家安全罪”,这种类型的犯罪因为“对社会有威胁”,因此它带来的将有相当的时间在监狱中等待出庭审判。最终我被送上了法庭,并且被判入狱五年。虽然我的律师为我的辩护已经费尽了口舌,我还是被送进了该死的监狱。

                                  下面是一些加州法庭对我进行起诉的犯罪记录清单,在这些清单中有一些我认为是不真实的。
                                  卡文·柏森
                                  法庭呈述的犯罪的记录清单:
                                  从1985年5月12回到1998年4月对日期间,卡文·柏森伙同罗相符·吉利非法地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获得了十五个或者更多失窃的通讯设备。他们用这些设备来对通讯设备进行非法的偷听活动从而违反了联邦法律第18条第241]款。同时他们还拥有了另外一些能够使他们很容易地对电话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入侵的间谍用具。

                                  1987年9月,卡文·柏森有意入侵并且窃听电话局网络系统,尤其是偷听到了贝尔安全设备公司的职员格林和比尔之间的对话。

                                  1989年5月ZI日到1991年4月14日期间,卡文·柏森未经授权擅自通过红杉市的第29组637对电缆和第29组648对电缆进入了加州北部的联邦调查局计算机网络。

                                  1985年5月12日到1988年4月29日期间,卡文·柏森非法拥有了有助于入侵计算机网络的间谍工具,并利用这些网络进行了商业性的欺诈活动。

                                  1987年1月1日到1988年2月24日期间,卡文·柏森别有用心地获得了一个电子设备,具体地讲就是电话局技术人员的拨号测试装置,并充分利用这个设备的性能进入了电话局的网络系统,偷听了网络上电子的或口头通讯。而这种设备的充分利用可能会窃取到国际间的商业信息传递。

                                  1987年8月到1988年2月24日期间,柏森蓄谋使用电子的、机械的,或者其他设备窃听人们在电话线上的通话,并且利用电话测试工具,将这些通话与第三根电话线任意联接起来,造成泄密。

                                  1987年5月5日,卡文·柏森非法侵入贝尔电话公司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并且非法占用了别人在网络的电子信箱,并且使那些本该发给用户的电子邮件却都传到了柏森那里,其中包括给联邦调查局一位高级侦探的电子邮件,而且造成了泄密,危害国家安全。

                                  1987年10月30日,卡文·柏森伙同罗伯特·吉利非法进入了由军方管理和使用的美国陆军MASNET计算机网络系统,严重地威胁了国家安全,鉴于两位黑客并没有进行破坏性的活动,法庭判决从轻发落。

                                  1988年1月25日和1988年7月24日,柏森盗窃了贝尔电话公司分配给联邦调查局的电话通讯电缆的组号和地址,并且试图将这些组号和地址向整个因特网上公开,严重地破坏了联邦调查局的保密性。

                                  1988年1月12日,卡文·柏森在加州北部的圣克劳尔县非法截取了一个有关国家安全的标有“机密”的电子文件,该文件是美国空军司令部发给加州联邦政府机构的,但是由于柏森截取了该电子文件,致使加州联邦政府并没有及时地收到这些文件,同时柏森非法占有涉及国家安全机密的文件严重威胁了国家安全。

                                  1987年5月5日,卡文·柏森利用一个假名和一个错误的社会安全号码蓄谋进入贝尔电话公司的网络系统试图进行欺诈活动。

                                  在柏森长年的黑客生涯中,可能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他到底进行了多少次黑客活动,进行过多少次欺诈活动,进行过多少次盗窃活动,他的许多黑客行动可能至今也不会被联邦调查局的警探们所知道,但是已被发现的黑客行为已经足以让加州的地方法庭花上几个月的时间对他进行审判了,直到几个月后柏森被投入了监狱过上了他长达五年的监狱生活,并被禁止在出狱后的三年内接触计算机,哪怕是摸一下计算机键盘也会使他重新回到监狱。

                                  柏森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可能不能简单地按金钱来估计,他的黑客活动给贝尔电话公司造成的损失可能就有上百万美元,他给美国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就不可用一百万或一千万美元来估量,那些为侦查柏森害整天不停奔波的警探们、国家公务员们还有法官们所付出的代价也很巨大。

                                  因此,我们可以送给柏森一个“雅号”:有史以来最臭名昭著的黑客。
                                  1990年9月5日,卡文·柏森给审判他的法官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法官罗根先生:

                                  我写信给你是因为你即将给我编制一个以“黑色幽灵”为题,称我为“不解之迹”的法案。另外,我听说安东尼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们已经准备了一些戏剧般的断言要在法庭上对我进行攻击,这些与我有密切联系的戏剧般的断言使我不得不给你写这封信。

                                  听说我的犯罪档案中包括了非法入侵计算机系统,也就是“黑客”,公诉人和调查者们也准备以一些黑客行为来对我进行起诉。

                                  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很多黑客行为已经成了公诉人对我起诉的案例。其中有闯入航空航天局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蓄意在于并造成了1990年贝尔电话公司的交换机网络瘫痪;蓄意通过对计算机网络的控制改变人造通信卫星的运行轨道;公开贝尔电话公司第911号网络的细节,威胁了东南部居民的个人通信安全,很多起诉其实都没有先例,而且也没有人曾因这些黑客行为而被判有罪。在最近的一个案例中,一个密苏里州的男子被控通过贝尔电话公司的第911号网络偷窃了价值8万美元的秘密文件,而后来的法庭却放弃了对他的所有指控,因为调查表明这个文件不仅无关紧要,而且任何一个公民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到贝尔南方公司里花上十美元就可得到这些文件。

                                  那些对我极为不利的断言使我只有付出巨额的保证金才能得以保释,这实际是使我根本不能得到保释,这帮公诉人又迫使新闻界把我的案子当作毫无新闻价值的案子不予报道。

                                  在以往的同类案例中,一旦嫌疑犯得到了澄清,他们就可能重新过上以前自由自在的生活。现在,报纸主要文章和晚报的头版上都在对我的巨额保释金提出质疑,公众正在对我的行为进行评价;他们会对我的控诉从他们公正的角度发表看法,并做出公正的裁决。

                                  法官大人,我现在还不能肯定你的法案中怎样对我进行控诉,但是从我听到的控方律师对我即将进行的控诉中了解到,你很可能会以律师编制的戏剧般的控诉中描绘的形象来看待我,你会给我定一个罪名来让你的所有观众都相信我确实犯了控方律师们所编制的犯罪行为,即使最终我会被澄清并没有做过像控方律师们所讲的那样危害国家安全和间谍罪之类的犯罪事实。控方律师所讲的“卡文·柏森闯入了计算机网络系统并且偷窃了军事机密”的断言将在你的一千多万观众脑海里形成一个对我极不利的形象:柏森是一个大间谍。人们先入为主的思维习惯将极大地影响我以后的生活和职业生涯。

                                  从法律的角度出发,如果你对我控诉的条款中有一些最终被证明是无证的话,按照加州法律我可以以“侵犯隐私权”反控你。不久前就曾发生过这样的案子,有一名男子因为杀人而被关进了监狱,对于这个案子CBS电视台曾进行大肆渲染,甚至包括像杀人的动机都做了长篇累牍的报道。但是对该男子最终的调查表明:他杀人完全是为了自卫,结果这名男子对CBS电视台提起控诉并取得了成功。

                                  别指望着要让我相信这些无中生有的指控,我已经做好了上庭辩论的准备。实际上,最近的一些政府舆论中一些不和谐的辩论已经开始出现。纽约时报的文章引述了几名计算机安全专家的评论说:“柏森并不能算是一名最好的黑客,他进入贝尔电话公司的网络可能会遇到一些麻烦,在对柏森的指控中称他能够自由地出入政府的计算机系统和电话局的网络可能不太现实。”

                                  当然,我还没有看到你给我准备的法案,我完全依靠你来给我做一个公断了,也许你对政府给予我的指控持怀疑的或者肯定的态度,如果你完全相信对我的指控,那就把我的信当作一段冒昧之词吧。


                                                    此致
                                                    卡文·柏森

                                  从这封信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卡文·柏森还是一个趾高气扬的傲慢小子,而1995年他给法官写的第二封信则充满了忏悔之意。


                                  亲爱的瑞尔大法官:

                                  我给你写信是想向你请求一些事情,在此之前我想把我姐的一些罪行向你和盘端出,包括我做这些事情的动机。虽然,我的表白是无力的,但是我想利用这个机会向法官您陈述我以前的一些行为的动机和目的。

                                  当我还是一个12岁的小孩的时候,我对电话系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个年龄段,任何一种吸引都会是具有魔力的。我知道电话网络系统仿佛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伸延到了每一个家庭和所有的商业机构,伸延到了世界上每一个国家,而且在我出生以前,它已经存在了将近几十年,即使是我死后,这个网络也还会一直存在在那儿。对我而言,一条电话线就象征一个遍及全球而又是永恒的事物。

                                  在我十多岁的那些年里,我在一地方大学的工程图书馆里开始了我的求知学识过程,我看了很多书籍和技术期刊,这些不够满足我的好奇心,我跑到电信局周围的废弃物倾倒处,从那些废弃物中寻找我感兴趣的东西,有时候我能够找到一些操作手册、一些计算机打印出来的文件,、甚至还能够找到一小块计算机设备,就是通过这些零零碎碎的小东西,在脑海里我对网络产生了一个初步印象。我把我的印象同另外一些爱好者们交流,有时我们也会找借口给电话局的职员打个电话了解一些情况,最终我们未经授权就进入了电话公司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1983年,也就是我17岁那年,我停止了我的业余工作,进入了一个地区公立学院学习计算机课程。过了一段时间,我申请进入了一所私立的计算机学校。虽然我在入学考试中表现很出色,但是我还是没有被录取,因为我没有高级中学教育的经历。这样,我只有想办法在计算机方面找一个比较合适的工作,在工作中我可以提高我的技术水平,同时也能够获得一份养活我的工资。

                                  1984年10月,我在加州找到了一份计算机操作员的工作,我做得很好,三个月后我得到了提升。我的老板约见了我,在我们会谈中,他惊奇地发现我使用了一个电话系统方面的术语,这个术语是我在做黑客的那段时间里学到的。一年以后,我问到他关于电话系统方面的问题,很快我发现他对电话系统的兴趣并不比我低,而且也常常通过同样的黑客方法进行一些未经授权的活动。于是,我们合伙进行了一些有如战争故事般精彩的黑客活动,他给我买来一大堆相关的手册,我对于黑客行为的兴趣达到了顶峰,黑客活动也到达了一个新的境界。

                                  1988年1月,我的行为使我成为了由联邦调查局和贝尔电话公司联合组成的一个专题调查小组的调查对象,虽然那时他们并没有对我提起任何诉讼,贝尔公司的安全部门与我的老板进行了接触,不久我被解雇了,我感到我在计算机企业继续呆下去的前途变得十分暗淡了。

                                  我又回到了洛杉矶,我感到生活十分空虚,总想找些事情来填补这些空虚和无聊,于是我又找回了我以前的爱好:黑客活动,也许只有电话网络的错综复杂和耐人寻味才使得我纷繁复杂的生活问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现在,我可以长时间地在网络上游荡了,我发现网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有许多分散的小系统,错综复杂而又变幻多端,我花了相当多的时间来研究电话交换系统是怎样工作的,有时我也研究一个小系统,即使是网络的一个小部分也要比最新的高速数字式计算机要快得多。我一直不停地试图了解电话系统是怎样工作的,试图将我所了解到的一切又重新运用来指导我被指控为有罪的电子入侵。

                                  最初,我入侵网络的目的是通过这条途径学到更多的知识,从某种意味上讲,我还把这些网络当作是一种神秘的东西,在电话交换系统中心的计算机网络空间里,在充满了声光电设备的空间里,我找到了一种使自己强大了许多倍的梦幻般的感觉。

                                  当警方对我的调查继续进行时,我渐渐感到,我和我的朋友、我的家庭都可能成为贝尔公司保安部门和联邦调查局的监视对象,这种担心使得我不得不采取办法了解到这些机构所使用的物理的或电子监视方法,于是我进入了这些机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当然我进入这些网络都属于未授权的和非法的,但是我只是想了一到这些网络里关于警方在如何对我采取监视方法,而对于别的信息则根本不感兴趣,也没有进行任何有破坏性的行为。

                                  在狱中的三年半时间(注:入狱五年,候审时间已经用去了一年半)里,我有更多的时间用来思考,有更多的时间来自我反省和更新。当我把我的行为同其他一些黑客相比较,我感到了一个明显的不公正,我了解另外一些黑客,他们的黑客行为可能要比我的危害性要强得多,这些黑客利用他们所掌握的计算机技巧怀着恶毒的目的在计算机网络空间里进着破坏性极强的活动:他们或偷窃机密情报或施放病毒或偷取钱财或破坏网络中的数据信息,但是由于这些人的手段更高明,而且又都是偶尔为之,因此他们都逃脱了警方的监视或者就根本没有受到有关安全部门的注意。因此细想起来,我还‘不算是太坏的”。


                                                    此致
                                                    卡文·柏森
                                                    1995年1月9日

                                  五年的牢狱生活对柏森来说也许是人生中最痛苦的一段时光,而从监狱出来后的三年时间里,他又被禁止接触计算机,哪怕是摸一下键盘,因为他曾被警告一旦接触到计算机就将他重新送回到监狱,这并不是对他的讥讽;在图书馆里,他不得不请求图书馆馆员帮他把计算机索引里的文件给他调出来,实际上。他的计算机技术比这位图书馆员也许要强一千倍。

                                  他想接受高等教育,于是他选择了英国文学这个专业,这个专业与计算机相关性最不大。他需要工作,但是几乎所有的公司都要求使用计算机,于是他只有在一个城郊的杂物店里当售货员。

                                  现在,他同他的父母住在一起,鉴于对柏森的禁令,他家的新计算机不得不搬进了仓库锁起来,他不得不想办法去找一合声控的计算机或者家驾驶由计算机芯片控制引擎的汽车来过过瘾。


                                  潘戈与平衡计划

                                  这是一个伟大的构思:平衡东西方,帮助落后的国家追赶超级大国,缩小所有商业对手的差距,使世界两大集团在军事领域保持均势。这不是出自什么政治家之口,而是黑客潘戈与他的朋友们的目标。播龙与他的朋友们正以自己手中的电脑执行着他们的任务。

                                  潘戈原名汉斯·亨里克·胡伯纳,但人们都习惯于称他潘戈,而他的原名正逐渐被人遗忘。小汉斯1968年7月出生在西柏林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汉斯在很小的时候就比大多数小孩子更耿于幻想。重建中的西柏林堆满了碎石瓦砾,地下通道纵横交错。对于淘气的汉斯来说,这是他施展想象力的游乐场,也许正是这些带有神秘气息和四通八达的地下通道,使汉斯初次领略到了“网络”的乐趣。

                                  80年代初,英国打开了西德的电脑市场。随之,美国的各种品牌电脑也蜂拥而至,汉斯最初在电脑上的表现,就注定了他会成为一名伟大的黑客。1982年,汉斯的一个好朋友从同学那里借来了一台笔记本便携式电脑,汉斯马上就开始在电脑上编写程序,仿佛他已经编了一辈子。没多长时间,汉斯和他的朋友就自己组装了一台完整的电脑,这台非常简陋的电脑使汉斯真正体会到了二进制世界的神奇美妙。小汉斯还沉迷于电子游戏,他最喜欢玩的游戏是“潘戈”,他经常通宵达旦地呆在电子游戏厅里玩着“潘戈”大战怪物“斯诺比”的游戏。直到有一天,警察找到潘戈的母亲,告诉她汉斯长期逃学在电子游戏厅玩游戏,汉斯才不得不对游戏说“拜拜”了。

                                  把汉斯带进了计算机通讯世界的人是他的一位同学巴尼莫·齐维洛。一天晚上,汉斯来到巴尼莫家中,巴尼莫向他示范怎样能使用调制解调器拨通西柏林的电子公告牌。在登录前,巴尼莫让汉斯为自己起一个名字,汉斯不假思索地用了“潘戈”这个名字。从那晚起,汉斯就成了潘戈,而潘戈则如同沉迷于电子游戏一般陷入计算机的罗网中不能自拔。那天晚上,潘戈成功地闯入了麦道公司建立的迪姆网。虽然巴尼莫的那台计算机的调制解调器速度慢得惊人,但潘戈感受到。通过网络一个全新的世界已经向他敞开了大门。

                                  1985年初,潘戈通过迪姆网的连接成功闯入了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个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他与那里的一位系统管理员聊了一会儿,那位管理员似乎很高兴与一名来自西德的黑客互道问候。但紧接着,潘戈遇到了第二位系统管理员,他让活戈赶快滚出直线加速器中心的计算机系统。这位管理员的不友好态度激怒了潘戈,使他的脆弱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潘戈编写了一个循环程序,并传送到直线加速器中心的计算机系统里运行。这个程序运行起来就像连锁信一样,它可以不断的互相复制,一变二,二变四如此循环不止。这是耗尽计算机资源的最有效的方法。不到1分钟,计算机系统就因为不堪负荷而陷于停顿。

                                  1985年底,潘戈与一个黑客组织——汉堡的混饨俱乐部取得了联系,并前往汉堡参加了混饨俱乐部的舞会,混饨俱乐部的舞会使潘戈大开眼界,也让他认识了自己黑客路上的同伙海格巴德·塞莱思。那年,潘戈已经17岁了,在混饨年会上,他打扮得更加引人注目。他穿着一身黑色的衣服,搭配着他一头染黑的长发出现在大会上,很快他就在俱乐部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在众目睽睽之下,潘戈侵入了在美国的一台数据设备公司的计算机,用DCL计算机语言在上面编写程序,设置了电子公告牌。黑客们可同时在大洋另一岸的这台计算机上登录,并在上面进行对话。

                                  不久,海格巴德把潘戈介绍给了汉诺威的黑客圈子。潘戈立即喜欢上了这个自称‘做特斯特利511”的黑客组织。在汉诺威,潘戈发现这群黑客与他西柏林的黑客朋友以及混饨俱乐部年会上遇到的黑客截然不同,他们反对权威,但不涉足政治。对他们来说,毒品与计算机密不可分。在这里,潘戈认识了海格巴德的挚友,包括德克奥托、布热津斯基,绰号道伯,。以及彼得·卡尔和马库斯·赫斯。潘戈与他们一道从事着黑客活动。

                                  1986年,通过黑客活动挣钱的想法在西德出现,汉诺威黑客集团也决定出售他们的计算机能力。卡尔、道伯和海格巴德开始商量着如何与苏联人做些交易。他们的想法非常简单:一方面,他们是可以进入最敏感计算机的黑客,并可以从这些计算机上窃取非常机密的文件。另一方面,苏联人也正需要他们提供的软件以赶超在技术上比他们先进的西方国家。而且他们认为,向苏联出售军事和科学情报,可以使世界两大集团在军事领域保持均势。这么做的目的完全是在为世界和平做贡献。按照这样的思路,他们把这个计划命名为“平衡计划”。

                                  1986年9月,卡尔驾车从汉诺威到西柏林,然后乘地铁到东柏林找到苏联贸易代表处。他对卫兵说他有个商业建议,想与代表处的人谈谈。他相信代表处的工作人员全都是克格勃。半小时后,出来了一个人,问卡尔有什么要求。卡尔解释说,他是来自西德的电脑黑客,能够搞到一些“有趣”的信息,不知是否能做点交易。那人点了点头又走进去。10分钟后,走出来一个高个子黑头发的男人,自我介绍说他叫谢尔盖,然后把卡尔带到另一间屋子里。

                                  卡尔再次讲述了他的来意。谢尔盖似乎不大明白“黑客”是什么意思,卡尔尽其所能做了解释。他说黑客可以闯进许多西方的计算机系统,获取从高能物理研究机构到银行的种种情报,他愿意把相应的黑客技术及美国的一流军用计算机系统的登录名和口令一次性卖给苏联人,条件是买方一次性支付100万马克。谢尔盖吃了一惊,但没有说什么。

                                  谢尔盖告诉卡尔,他对他所说的东西很感兴趣,但他还不可能为一些他还没见到还没弄清的东西支付100万马克。他要卡尔下次带一些样品来,以便他拿到莫斯科进行分析。如果莫斯科认为,情报确实值100万马克,他会把这笔钱交给卡尔。随后,谢尔盖提出要看一看卡尔的护照,并在护照上做了一些记号,便离开了房间。不久,谢尔盖就回来了,并告诉卡尔,他只要带着这本护照,不管是在弗雷德里克边境还是在波赫马边境站,他都会来去自由,没有人会阻拦他的。

                                  两天后,卡尔开着道伯的车来到波赫马边境站,果然,警卫只看了一眼他的护照就挥手放行。这次他交给了瑟吉一些样品。两星期后,莫斯科有了回音。样品里的确有些有趣的东西,但还远远达不到莫斯科的要求。100万马克是没戏了,但谢尔盖表示,彼此仍可以做点交易。苏联人希望得到有关雷达技术、核武器和星球大战计划的资料。要是能弄到VMS和Unix
                                操作系统的源代码、编译程序以及CADCAM软件,西德黑客们将不会空手而归。此外,谢尔盖还告诉卡尔,他在莫斯科的客户还希望得到美国阿斯顿一泰特公司和波尔兰德公司的软件。

                                  在1986年底,卡尔几乎每周都要到雷普齐格去见谢尔盖。但谢尔盖对卡尔提供的东西越来越不满意,开价也越来越低。他强调说,他的兴趣在于美国军事计算机里的信息。源代码和编译程序。卡尔有些着急,他不想让平衡计划付诸东流。他决定带活戈来见谢尔盖,并对谢尔盖吹嘘潘戈是一个极为出色的黑客高手,并精通VAX计算机,他能够找到苏联人想要的东西。

                                  邀请潘戈参加平衡计划并不是一件难事,当道伯告诉潘戈,平衡计划需要一个懂VMS操作系统的专家时,潘戈非常爽快地答应了,表示愿意参加他们的计划。一天晚上,潘戈在新加坡的计算机上登录,找到了他准备带去给谢尔盖的见面礼,一个被称作“安全包”的VMS
                                操作系统的安全程序,它可以使系统管理员随意调整计算机上的特权等级。
                                  当谢尔盖把卡尔和潘戈迎接进办公室的时候,潘戈就感觉到这次会晤不会非常顺利。果然,谢尔盖对潘戈的成果并没表示出很大兴趣。但潘戈并没有因此泄气。毕竟克格勃方面聆听了他一个小时的谈话。潘戈认为,如果他干得好,苏联人会为他提供一台VAX计算机的,而这正是潘戈梦寐以求的。

                                  平衡计划成为潘戈走向职业化黑客的阶梯,潘戈希望成为的不是一名普通的黑客,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黑客。

                                  就在不久后,汉诺威黑客集团的一名成员马库斯·赫斯也加入了平衡计划,马库斯是个优秀的程序员,在很长时间内,他一直过着双重生活,他的公开生活是福克斯程序员的兼职工作,而他的秘密生活则是在计算机世界里游曳。

                                  1986年10月的一个晚上,马库斯在与道伯和海格巴德喝啤酒时,隐约感到他们俩有事瞒着他,并且在他面前说话遮遮掩掩。果然两周后道伯找到马库斯,提出要与他做笔生意。他要马库斯拷贝一份伯克利UNIX操作系统的源代码,并告诉他,他会收到酬金。马库斯二话没说就同意了,因为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件很容易办到的事。直到有一天道伯用严肃的口吻告诉他,UNIX的源代码已经卖给了苏联人,马库斯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知道自己、卡尔、道伯、海格巴德和潘戈已经建立了一个给苏联人提供情报的间谍组织。但马库斯并没有因担心而终止其黑客活动,对他来说间谍活动是种刺激。

                                  在见到谢尔盖后,潘戈用于黑客活动的时间更多了。有一次,他还闯入了罗特斯发展公司日本分公司。其实,并没有什么理想主义或政治因素驱使潘戈为苏联人干活,潘戈对政治没有多大兴趣。潘戈也认为自己做间谍活动不是像卡尔他们纯粹是为了钱。他认为作为一名有人付钱的黑客,到东柏林去与苏联人谈生意仅仅是他在计算机前生活的延伸。他相信,黑客是有价值的,他正是在实现着黑客的价值。

                                  1986年底,潘戈从东柏林回来后几个星期,卡尔给了他一笔支付电话费的钱,但潘戈并没有用这些去使用合法网络身份识别码进行黑客活动,而还是在偷识别码进行上网。由于潘戈经常偷窃网络身份识别码,在1986年底,惹出了一场大麻烦。西德工程师联谊会发现有一个月的电话费竟然是平时的100倍之多。他们向邮电部提出投诉。邮电部经过调查,发现有人使用非法获得的网络身份识别码,用该公司的电话账单拨打X-P国际数据网。12月1日早,西柏林警局的几名警察对潘戈家进行了突击搜查,警察带走了所有与计算机有关的东西。但是最致命的证据——计算机硬盘却被忽略了。前天晚上,因为线路出现故障,潘戈把计算机硬盘卸了下来,计算机上所有信息都存储在硬盘上。最终,潘戈因为隐瞒证据而受到控告,并因使用本经登证的调制解调器被处以罚款。

                                  到1987年,潘戈继续为谢尔盖工作,但他仍然没有找到多少苏联人要的东西。潘戈开始令他的同伴感到不满,潘戈也因苏联人对他战绩的不置评价而非常失望。渐渐地卡尔也不来找他或给他打电话了,每个月也不再分钱给他了。虽然他们没有正式开除他,但潘戈感到,他已经不再是这个组织中的一员了。不久,潘戈与朋友在西柏林郊区开了一家名为MBX的网络小公司,开发网络软件,为网络提供咨询,潘戈自己还经营了一个电子公告牌。

                                  汉诺威黑客集团被公诸于世是因马库斯·赫斯而起的。马库斯由于对劳伦斯·柏克利实验室计算机系统的入侵,而受到了实验室计算机系统管理员斯金利·克利夫·斯多的监视。在斯多的严密监视下,马库斯·赫斯受到了警局的怀疑。

                                  1987年6月27日傍晚6点,位于汉诺威的福克斯公司依然是一片繁忙景象。公司总裁乌都·福洛尔正要下班回家,门铃响了。门外站着7个人——2名联邦刑事部侦探,4名不来梅警察,还有一位地区检察官。检察官向福洛尔出示了搜查证,罪名是电脑诈骗,而嫌疑犯则是马库斯·赫斯。福洛尔吃惊不小,他知道赫斯骨子里有股冒险精神,所以听说他从事黑客活动并不感到意外。但许多程序员都爱好入侵计算机系统,这是预料中的事情,甚至还可以说,赫斯的部分工作就是检验系统的安全性。福洛尔怎么也不能相信,赫斯犯下的罪行有这么严重,需要兴师动众前来调查。

                                  赫斯也很吃惊,但并不慌乱。警察搜查了他的办公室,又驱车前往他的公寓搜查。两小时后搜查结束,赫斯一刻也没有停留,径直去了一个酒吧参加黑客们每周一次的聚会。在会上,他对刚刚发生的事情只字未提。第二天他照常去上班。

                                  但经过这场事变,赫斯不再进行黑客活动了,但他并没有停止向卡尔和瑟吉提供软件。这笔钱来得太容易了,许多软件他不过是从福克斯公司的计算机里拷贝下来的。

                                  成功地完成了对黑客的追踪后,斯多开始考虑写一本书,描述他追踪西德黑客的过程。1988年初,在他正整理出一份写作提纲时,德国杂志《快捷》捷足先登,首次披露了汉诺威黑客事件。很快《纽约时报》也在头版头条刊出了西德黑客的故事,并提出利用网络进行间谍行为的可能性问题。

                                  几天之内,有关西德黑客在机密的美国计算机系统中横行无阻的消息就传遍了各地。一个机灵的记者甚至设法打听出赫斯的名字予以公布。许多媒介打电话到他家里。

                                  赫斯竭力躲避记者。他猜想他在LBL的黑客活动被追踪了,但他没有想到受到斯多如此严密的监视。《快捷》的报道更令他大吃一惊:上面赫然登出他坐在电脑前的照片!那是通过他公寓的窗户偷拍的。

                                  这一事件本来会被人逐渐忘记的,但由于一份电传,使汉诺威黑客集团又引起轩然大波。
                                  1988年初,慕尼黑警局要在慕尼黑与威斯巴登的联邦警察总部建立一条电传高速数据专线。凑巧的是,这一业务最后是由潘戈的公司承包的。在专线架成试传过程中,潘戈拷贝了一份慕尼黑警局输送的电传样本。上面有一封红色旅发给西德研究部长的恐吓信,还有两位警察局高级官员的旅行日程,包括计划中的保安措施。当海格巴德到柏林访友时,潘戈把电传给他看了。当时海格巴德因吸毒过多,已近陷入疯狂状态,开始对记者胡言乱语。

                                  在汉堡的饭店里,海格巴德对记者发表了一通黑客宣言,当然不乏海格巴德·西莱思上尉和光明会之类的故事。他透露,美国国家安全局正准备发动未来战争——一场以“软炸弹”即电脑病毒为武器的电脑战。“是的,”海格巴德总结说,“这场电脑战,我们的救战争,已经开始。”

                                  但当记者请海格巴德坐到计算机前时,他根本无法证实自己的神话。他试图进入好几个地方的电脑系统,但都悲惨地失败了。他知道自己必须拿出更有说服力的东西。

                                  所以,他想到了潘戈给他看的那份电传。他向记者炫耀说,黑客们甚至打人了慕尼黑警察局的系统。
                                  西德电视记者阿曼和莱哈特听说了海格巴德的电传故事,径直到柏林寻找活戈。阿曼深信汉诺威黑客案与苏联有关,所以,当上司安排他采访黑客潘戈时,他立刻答应了。潘戈对记者们讲述了电传故事的真相。很好,记者们说,但他们现在想了解有关赫斯的情况。

                                  “你跟赫斯熟悉吗?”
                                  “我根本不认识地。”
                                  “能不能谈谈有关黑客和间谍的事情?”记者们穷追不舍。
                                  “我对此一无所知,”潘戈坚持说。
                                  阿曼并不灰心。“你听说过星球大战吗?还有北美空防指挥部?”
                                  到这时,潘戈已喝了3大杯啤酒,开始松弛下来。
                                  “好吧,”他平静地说,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确实,有一些软件交给了苏联人,但那没什么大不了的。”他开始讲述整个故事。记者们吃惊得几乎从椅子上掉下来。他们安排潘戈向秘密警察自首。

                                  自首数月以后,潘戈为自己感到庆幸:他发现,在他自首前几个星期,海格巴德已在律师的鼓励下自首了。两人的想法惊人地一致:通过自首换取特效。哪怕潘戈再迟几天,当局可能就会对他立案侦查了。

                                  果然不久,警察开始行动了。
                                  1989年3月2日凌晨,道伯、卡尔和赫斯在不同的地方同时被捕。当天晚上,“北部德国”电视台的“广角镜”节目报导了关于黑客间谍案的特别节目。有300万西德电视观众收看了这个节目。节目的第一个画面是柏林格列尼克大桥,这是东西方交换间谍的场所。黑客的侧影被打在屏幕上,接着,镜头切换成一幅世界地图,上面有许多箭头,由硅谷指向莫斯科。观众意识到,这是一起重大的间谍案,预示着一个新的高科技间谍时代的到来。克利夫·斯多出现,讲述了发生在LBL的事情。他凝视着观众,若有所思地说:“有人侵入我的计算机寻找有关星球大战的信息。”

                                  “广角镜”节目按照与潘戈事先的约定,没有暴露潘戈的名字,但没过几天,有关难卷入了间谍案的传言就在黑客圈子里闹得沸沸扬扬了。潘戈的名字很快就为公众所知。西德最大的新闻杂志《明镜周刊》披露了所有卷入黑客间谍案的黑客名单,很自然,潘戈、海格巴德与当局合作的事情也为人所知。潘戈虽然站出来为自己申辩,但他的行为并没有得到公众的谅解,特别是他原来的那些黑客朋友。他的黑客朋友认为潘戈的行为是对黑客精神的硝污并与潘戈断绝了关系。幸而,潘戈得到了自己父母的理解。

                                  海格巴德也受到了尖锐的批评,但海格巴德却表现得很冷静,并且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发一笔财。但一两个月后,黑客间谍故事渐渐对公众和记者们失去了吸引力,人们开始遗忘这个很特别的黑客。1989年5月23日早上,海格巴德驾车从汉诺威到政府办公大楼送文件,就再也没有回来。后来海格巴德的尸体在汉诺威北部的一个小村庄被发现。找到他的时候,他面朝地俯卧,一手放在胸前,另一只手举过头顶。他旁边还有一个汽油罐,周围三四米内的植物都被烧成了黑色。警察从当时的情形推断出海格巴德可能是死于自焚,况且他选择23目也不是偶然。因为23日对海格巴德所崇拜的拜火教来说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日子。在《拜火教三部曲》中一个拜火教的教民警对他的同伴说:“所有伟大的无政府主义者都死于23日。”

                                  1990年至月,当局正式对涉及黑客间谍案的3名黑客进行开庭审判,卡尔、道伯和马库斯因同一罪名被起诉。潘戈于11月19日出庭作证,潘戈在法庭上很轻松地回答了法官的提问,看起来他已经逃脱了间谍案对他造成的磨难。最后法庭的量刑很轻,彼得·卡尔被判处2年徒刑,30,000马克罚款;马库斯·赫斯被判入狱1年零8个月,罚款10,000马克;道使被判1年零2个月,罚款5,000马克。法庭还为他们提供了缓刑,他们都没有进监狱。

                                  黑客间谍案审判结束后不久,潘戈搬到克鲁兹伯格粗了一套宽敞的公寓,开始过着自由编程人员的生活。


                                  罗伯特与蠕虫事件

                                  在计算机领域,提起著名的蠕虫事件至今还令人心有余悸。这一事件的始作俑者即罗伯特·泰潘·莫里斯,康奈尔大学的一名研究生。

                                  罗伯特·泰潘·莫里斯1965年出生。父亲鲍勃·莫里斯是全世界有名的贝尔实验室里的著名计算机安全专家,母亲安妮是新英格兰人。

                                  罗伯特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显示出他将有可能继承父亲的衣钵的倾向。在鲍勃家的三个孩子中,只有罗伯特对电脑迷得发狂。只要父亲一离开终端,罗伯特就立即坐在电脑前开始领略计算机和通讯的神奇。可以说,罗伯特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长大的第一代人,他在网络面前既感到了通讯的神奇无比,也感觉到了肉眼无法看见的社会平等。为了培养孩子们对电脑的兴趣,贝尔实验室的许多父母都给自己孩子建立了单独的电脑账号,孩子们可以通过实验室的计算机系统互相联络。罗伯特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与许多同龄人建立了深厚的电子友谊。

                                  偶尔,孩子们也会在计算机网络上闯祸。有一天,鲍勃非常生气的闯进办公室,对同事们说要立即取消所有孩子们的个人账号。因为有一个孩子在计算机上获得了超级用户权。

                                  “这很好办,取消那个孩子的账户就行了。”一位同事建议说。
                                  鲍勃只是摇摇头。
                                  在一再追问下,鲍勃只好说出是自己的孩子罗伯特干的。
                                  “他怎么弄到口令的?”有人问。
                                  “他不知道口令。”鲍勃说。
                                  原来当鲍勃在超级用户状态下操作实验室的计算机时,漫不经心离开了终端,这时,罗伯特乘虚而人。
                                  在上初中的时候当父亲向他介绍UNIX时,他竟能发现其中的漏洞。不久他就开始自己动手写UNIX概貌。在十五六岁时,罗伯特就给朋友演示怎样能在电脑上取得超级用户权,然后成功利用这些特权进入实验室的各种计算机去自由游荡。罗伯特还借助超级用户特权更改了实验室电脑系统的几个档案,以提醒父亲的同事们,系统的安全措施并不牢固。

                                  1983年秋天,罗伯特如愿以偿地进入美国名校哈佛大学。一进入大学,他就对哈佛大学的艾肯计算机实验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当罗伯特要求在实验室里开一个账户时,实验室负责人按规定拒绝了这名一年级的新生。罗伯特只有通过其他办法进入实验室的计算机系统。几天后,他就使艾肯计算机实验室的VAX机改成单用户状态,并建立了自己的账户。他自从贝尔实验室玩电脑以来就一直使用着RTM的登录名,正是这个登录名与以后的蠕虫事件联系在一起。

                                  罗伯特学习电脑特别用功,一段时间,罗伯特为了吃透UNIX系统,他坐下来一连几个小时不停地潜心阅读UNIX手册,长达2000页之多的UNIX操作手册在罗伯特读来却津津有味。不久,他就被人们看作学校里最精通UNIX的人了。

                                  哈佛大学对罗伯特的计算机才能非常赏识,甚至在暑假期间专门为罗伯特在学校和贝尔实验室之间架设了一条数据线路,以便他能够对学校的计算机系统进行远程诊断和维护。

                                  罗伯特在哈佛大学度过了紧张而有意义的大学时光后,他准备申请报考计算机科学研究生。1988年8月的最后一个星期,罗伯特走进了康奈尔大学,正式成为一名康奈尔的研究生,康奈尔的计算机科学系主要致力于制作物理模型,和从事模拟技术、自动控制和计算机显示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在康奈尔,罗伯特的计算机才能很快就得到了别人的赏识。他也因此获得了“孤独的才华横溢的程序专家”的名声。但他并非那种与世隔绝的人,他只不过有些沉默寡言而已。

                                  在20世纪80年代,苹果一11型PC机上首次出现病毒,当时美国公众认为所有病毒都是有害的,都会损坏数据,但内行会知道,情况并非都是如此。事实上,病毒也有无害的。而罗伯特此时心中的目标就是编一个无害的能够传染尽可能多的计算机的病毒,这一想法让罗伯特激动不已。

                                  1988年10月份,罗伯特开始为自己的计划规定任务:他准备在所有用户都停止工作的时候运行程序,每次感染局域网上的3台机器,然后检查主机表,偷偷进入口令文件,破解口令后再重新运行。罗伯特认为这样可以通过不断地复制程序去感染其他计算机。

                                  罗伯特一方面集中精力编写病毒,另一方面去寻找计算机系统中的“臭虫”,即可以用来施放病毒程序的漏洞。11月2日美国东部标准时间7点30分,罗伯特终于完成了病毒的编写工作。一个小时后,罗伯特在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计算机上以RTM名登录。他下了几道指令,让电脑自动执行病毒,然后自己就去吃晚饭了。

                                  就在罗伯特按下“ENTER”(回车)键,转过身向外走的瞬间,病毒开始扩散了,几分钟之内,它已经在网上肆虐了。一台台的计算机顷刻之间都染上病毒并陷入瘫痪。就在罗伯特吃晚餐的时候,病毒正在大量的自我复制繁衍,与正常程序展开了一场计算机争夺战。

                                  吃完晚饭后,当罗伯特去检查病毒进展情况时,他发现计算机已经毫无反应,他立即意识到大事不妙,病毒已经失去了控制。罗伯特这才想起自己在编写病毒时把复制参数设置错了。

                                  这桩事件到底波及多少台电脑,一直没有准确答案。据麻省理工学院估计,受感染的电脑为6,000台,占1988年互联网上连接电脑总数的10%。但有证据显示,实际数字可能还要更高。而电脑语义家则认为莫里斯编写的病毒程序更应称为蠕虫,因为它不像病毒依附于其他程序,又不会改变或损坏任何程序。所以莫里斯事件被称为蠕虫事件而言传至今。

                                  罗伯特轻敲几下键盘,不仅使成千上万台电脑,也使自己的生活陷于停顿。感恩节前,罗伯特离开了康奈尔大学,并因蠕虫事件而受到控告。他被判处3年缓刑、l万元罚款和400小时的社区服务。


                                  二、黑客集团揭密

                                  “大屠杀2600”的故事

                                  提起最著名的黑客组织“大屠杀2600”(Genocide266)几乎无人不晓。该组织现拥有近200名成员,他们扎根在美国的西北地区和阿拉斯加一带,并开始向东海岸地区扩展。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年龄也各不相同,从14岁至52岁不等。他们自称只是一群“天才”的集合。人们根本不知道哪些人是这个鼎鼎大名的“大屠杀2600”中的一员,因为他们从外表上和常人无异。他们或许就在您的身边,是您的邻居或者伙伴什么的。但他们的群体扩展得极快,按“大屠杀2600”成员的说法,“像知识传播一样快”。更有意思的是,这个组织里的成员有人根本不懂什么是口令保护文件,有人甚至于不懂得如何开机。但他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绝活,必要时也毫不保留地与其他成员分享。其创始人和首脑绰号是大屠杀。其组织的名称也是因他而生。这个组织在成立初期,大多数成员都是由大屠杀亲手选定的。后来随着组织的扩大,人员的增多,“大屠杀”就在各地分别指定地区负责人来迹选新兵。

                                  “大屠杀”是14岁时开始“黑”的,尽管当时他还对“黑客”一无所知。
                                  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老师在“APPLE”电脑网络上,用相当简单的记分程序记录人学生分数。他看准化学老师向电脑里敲入的登录路径和密码的时机,趋前提问,同时假装在本子上记着什么,其实他记的是老师刚输入的路径和密码。化学是“大屠杀”的必修课,如不及格就毕不了业,所以您可以想象,这套路径和密码对当时的“大屠杀”就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从此“大屠杀”开始对“黑”着迷。后来他偷用母亲的账号、密码,潜入阿拉斯加当地的一个网络,有一次被网络管理员拉个正着,吓得立即关机,逃之夭夭。

                                  在上大学一年级的时候,他结识了“大屠杀ie00”的最初几个成员。其中有人知道一本名为“2600”的杂志,提出模仿这本杂志中介绍的做法,每周五晚7点举行一次联欢会,谁在电脑安全、电话、媒体、加密等方面有新的了解,就讲来给大家听。各人都赞同这种做法,于是“大屠杀2600”诞生了。它是一个公开的、被校方支持的自修兴趣小组。小组成员一边坚持聚会、切磋,一边悄悄进行“黑”的实践。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大屠杀”们闯进了一个他们称为“月亮”的商业服务器。开始他们以为只是一台普通的站点主权,仔细一着才惊奇地发现,这台服务器是管理员专门用来“以毒攻毒的”,里面还有专门‘嘿”别人系统的程序。大喜之下,他们将这些程序如数下载,从此以后“功力立长”。

                                  有一次,在他们的例行联欢会上,出现了一个陌生的“圈外人”,引起了大家的不安。果然,此人在聚会结束后告诉“大屠杀”,他们小组的所作所为、站址,还有闯入“月亮”的事件,他都—一掌握在手,…“大屠杀”被吓坏了,打电话告诉母亲说,他被联邦调查局的人盯上了。后来他的贴号被冻结了。“非法”活动被追根究底,还好,没有像他想象的那么糟糕,人没进监狱。

                                  这次大折腾还取缔了他们的小组,成员也就作鸟兽散了。大浪淘沙,“大屠杀”和一些铁哥们儿就转入地下,正式组建“大屠杀2600”黑客组织。

                                  几个民之后,大屠杀在当地一家ISP找了份工作,于是有更多的时间泡在网上,找寻那些尚不熟悉的领域、浏览新的讨论组。在虚拟世界里,他发现有人兜售正版软件系列号和秘匙,就灵机一动,把这些秘密公开放到“大屠杀2600”的站点上,作为一项“服务”推出。立刻引来无数的访问者,他们的站点成为网上正版软件系列号码和秘匙最主要的“销赃点”。

                                  后来“大屠杀”到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工作,站址也进行了更换。新的站址一露面,访问的人就络绎不绝,“大屠杀2600”的名头越来越响,报刊杂志把他们的站址作为“有争议的”或地下的“站址”广为介绍。

                                  祸事也就接踵而至:一家接一家的软件公司从他们的站点上发现盗版的证据。他们面临着大约2000多个盗版的指控!于是“大屠杀2600”俄勒冈分部的成员紧急集会商量对策,最后“黑”坏了服务器,从系统里清除了所有有关软件系列号码与秘钥的证据,从而又暂时躲过了一场麻烦。


                                  “死亡军团”

                                  “死亡军团”是美国的一个黑客组织,人们对他的了解还不是很多。但我们可以通过美国警方逮住的黑客科林斯之口对这一组织有所了解。

                                  科林斯是被美国警方通过一种网上逮捕黑客的新方法抓获的。这种方法利用黑客通过因特网的关卡时的签名一步一步地回溯找到他第一次上网的人口,通过这个人口就很容易地找到拥有这个人口的用户。

                                  科林斯详细地描述了他与黑客组织聚会的情况。
                                  科林斯是通过另一名黑客戴斯的介绍去参加“死亡军团”在德州澳斯汀的黑客聚会的。戴斯是北美最著名的黑客之一,他是1993年蒙特利尔爆炸案的直接主谋,该爆炸案使两名十多岁的孩子失去了他们的手臂,当年著名媒体NBC、CBS、TBS、CBC都报道过这个案子。当时因戴斯将如何制造炸弹方面的资料放到了别人的电子公告牌上,而被两个孩子看到并且付诸实践。虽然戴斯没有指使那两个孩子去做,但其罪责难以开脱。因为这个案子而让戴斯被判入狱达两个月之久,而他本人则因这一事件在黑客团伙中名声大震。

                                  当然,戴斯并不是他的真名,而是一个化名。对于所有的黑客来说,为了保护自己的身份,每个人都会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化名。而对于黑客团伙来说,每个人只以化名相称。‘死亡军团”的聚会又称‘吼吼聚会”。“吼吼聚会”并不是人们想象的谁都能参加的聚会,它的主要代表是21岁以下的年轻人,这些人中有一些已经有了利用计算机犯罪或欺诈的犯罪记录,而另一些则可能正被联邦调查局侦查看。这些年轻人都是在信息时代中出生的,在计算机游戏的包围中长大。但他们最感兴趣的玩具当然是计算机通讯用的调制调解希、扫描仪、电话和魔鬼拨号入网者。每年的聚会正是他们与各个地方的黑客相互联系相互交流的好时机。

                                  “吼吼聚会”早已在警方备案,因为核聚会是能力最强的黑客聚会交流经验的地方。
                                  在这些黑客造成的许多事故中,最受到人们指责的是1991年闯入纽约市话的电话系统(包括通向三个重要机场的通讯系统),闯入位于加利福尼亚的全美原子核实验室。改变了航空航天中心的一个重要控制器的温度自动测定程序。其中任何一个事故给社会造成的损失都可能在百万美元甚至上千万美元。

                                  在即将到来的澳斯汀黑客聚会,科林斯想在这些计算机黑客露出真实面目的时候着看非法入侵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澳斯汀也因为每年一度的黑客聚会而以“死亡军团的总部”而出了名,一个由伊瑞克率领的由芝加哥地下力量支持的黑客组织随时都准备入侵互联的计算机网络。

                                  在科林斯用戴斯的招牌进人聚会地后,聚会所在地的旅馆已经挤满了参加会议的年轻人。
                                  在旅馆的316房,科林斯见到了戴斯:一个足有300磅的大胖子。
                                  “很抱歉昨天在电话上我有些紧张,”他开口道,“这是黑客的常规,在与伙伴通电话时,我们必须小心谨慎。”

                                  与他同住的是一个来自波士顿的计算机黑客,名叫珍妮,其实是个小伙子,只不过取了一个女孩名字。这种错误,黑客从来都不介意,如果将黑客的名字都收集起来,你会发现他们的名字都是一些十分奇怪的姓氏,“死亡之神”、“欺诈先生”都可能是一个名字。

                                  参加聚会的人员中,有少部分是些大公司的计算机专家,他们是受公司的指令想方设法来到这里,目的是为了了解黑客是如何入侵他们公司的计算机系统的,从而在安全上为该公司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这些计算机专家紧盯着黑客的屏幕,就好像见到公司的死亡末日一样。

                                  316房的成员调出了一个秘密的位于南波士顿的“黑客洞穴”,那里有一个由VAX主机集成的一个大型网络,是黑客们进行地下活动的理想天堂。

                                  在那里,他们主办着一名叫《死牛的祭扫》的杂志,在所有的地下电子出版物中,它已经有长达八年之久的历史了,虽然这么多年来,它从来没有一个报摊,但它仍然在许多计算机用户中享有一定声誉,他们都阅读过这份杂志。

                                  陆陆续续又来了许多人,这些人也许你天天都在网上同他们闲聊,但只有在这样的聚会上你才有机会见到他们,而且这个机会每年才只有一次。

                                  假名叫“珍妮”的年轻人不停地给科林斯说他的自行车如何如何的好,但在科林斯的心里却一直在等待着黑客活动的开始。

                                  突然,房间里的人都听到楼道里有人在说警察已经逮捕了旅馆里的一个人,因为他把旅馆行政部门的锁打坏了,接着,旅馆的职员跑来告诉大家说是澳斯汀警察局高科技犯罪组已经来到了旅馆,并且开始挨间挨间地搜查客房。

                                  一个穿着整洁的小伙子突然闯进了房间,裁斯称他叫“撞碎司令”,他手里拿着一个电子设备,就像一个随身听录音机那么大,“有人的房间里被安上了窃听器!使用的频道是161.73兆赫兹,这是联邦警察局的频道,必须把这个窃听器找出来。”他显得非常惊慌,“撞碎司令”是一位新来的黑客,但从他绘声绘色地描述如何闯入银行计算机系统过程中,人们都感到他是一个老练的计算机高手。所以当他说房间里有窃听器,人们都不禁紧张起来。

                                  一个搜寻小组立即行动起来了,利用他们的无线电扫描仪寻找联邦调查局的窃听器,人们开始接查房间的每个角落,甚至连门缝都不放过,“撞碎司令”的扫描仪本来是用来监视电话线路的,现在也派上了用场。但是他听到的只是水流动的声音和纸张翻动的声响,扫描仪的信号指示表明房间里确实有窃听器,但是,搜寻小组就是找不到。

                                  对于房间里的小伙子们来说,寻找窃听器只是一个真实的游戏而且,他们中的许多人其实并没有见到窃听器这玩意儿,但是这个游戏确实有点像间谍与间谍之间的竞争。

                                  其实房间里的小伙子们并不担心能不能找到窃听器,因为他们从电话联系开始一直到聚会,他们从来没有用过他们的真实姓名,他们的身份证也藏起来了,连旅馆的职员也不可能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警察曾经袭击过几次这样的聚会,黑客们纷纷被捕,连同他们用来支付网络费用的电话卡也一起被没收。

                                  到这个聚会之前,科林斯别出心裁地给警方打了一个电话,询问今年这个聚会会不会有警察袭击,一个警察用低沉的声音回答道:“对于这一点,我不置可否,但是,如果你把你的电话和你的姓名告诉我,自然会有人同你联系的。”

                                  其实,黑客对法律的侵犯程度有时比不上贩卖和吸食毒品,最新的谣言是联邦扫毒组将光临这次黑客聚会,因为吸毒比黑客行为要容易发现得多。即使是这样,戴斯和他的同伙伴们也没有放弃这样一个共享毒品的好时机。

                                  “谁要XTC?”戴斯问大伙,很快就有人拿出了几粒药大小的颗粒,房间里立刻就有人开始了吸毒,科林斯没有吸,因为他从来就反对吸毒,这个场景使他在心里深深地记下了一个新发现:黑客是和毒品手拉着手的。

                                  “呀!享用毒品就好像入侵你的大脑一样令人愉快。”
                                  他表情非常严肃。黑客通过电子设备入侵别人的计算机网络来追求自己特殊的满足,从这点上来看,黑客行为和吸食毒品本质上说是有一定共同性。

                                  为了这次聚会,伊瑞克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以保证聚会能够顺利进行,聚会过程中有关于电子货币、网络安全和有关法律的讲座。看着伊瑞克你也许不能感到,他面临的是强大的法律,他显得很轻松,很有派头和学究气。在黑客这个圈子,伊瑞克富有传奇般的色彩(当然,参加这个聚会的每一个都有着一段传奇般的色彩)。

                                  一般情况下,伊瑞克总以一个假名来旅馆登记,他的电话号码也只是一个网上的语音信箱,要找他的人都是先在他的语音信箱里留言,同时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等待他的回音。离开聚会的旅馆后,就没有人能够知道在哪儿能找到他的身影。

                                  每次黑客聚会对伊瑞克来说都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伊瑞克热衷于黑客组织活动,渐渐地地将他的计算机天赋转化到了为了一个合法的政治团体的组织活动中来。闯入银行系统的计算机系统并且将其中的数据做不可思议的更改只是一些黑客的个人行为,而伊瑞克则一直想着把黑客聚会变成一个政治性的社会运动。如果这股势力形成而且得到壮大的话,对于整个信息社会都是一个极大的危害。

                                  聚会上的一个发言者称,他将把所有的黑客集合成一个强大的社会工具,他想利用这个工具来建造一个地下经济集团,而这个经济集团对任何政府都不负任何责任。他说他能够发明一套复杂的经济运行代码和一个不能被任意窃取代码软件,这些软件将不能在现有的网络上运行,如果建立于这些代码基础上的经济活动能够展开的话,人们将不再给政府交纳税金了。

                                  在伊瑞克的聚会上,他特意请了一名著名的律师来为黑客们讲解他们拥有的法律保护,律师给黑客们不停地讲述着信息社会计算机网络空间的自由权力。其实每一个黑客在心里都在想着把律师当作一粒毒品或者是一件刻的什么有用的工具,这样会使黑客们在行动中更加畅通无阻。伊瑞克想,在未来信息社会中,从法律角度的关心对于黑客组织的成长总是有一定的帮助的。能够使黑客组织“死亡军团”合法地存在,一直是伊瑞克和所有其他成员向往的。


                                  三、黑客情仇

                                  苏珊和罗斯科

                                  地下BBS随着BBS的出现就一直存在着,“SBBS”就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地下BBS。
                                  SBBS的管理人员伯纳德·卡拉特(BemardXiatt)是一名电气工程师,他负责着DEC公司圣克拉拉分部的电脑维修工作。卡拉特是个言论自由主义者,1980年3月,他用一台PDP
                                -8型电脑开设了SBBS,他希望自己的BBS成为用户的自由天堂,用户可以在上面享受充分的言论和信息交流自由。

                                  不久,SBBS就聚集了一大群电话黑客和电脑黑客。慢慢地,SBBS变成了一个“技术精英”的坚强堡垒。系统上的几百个常客狂热地献身于黑客文化,并自诩他们正在参与一场高技术的前卫运动,黑客们在BBS上展示一些信用卡号码、电脑口令和有关电话网的技术信息,彼此之间还做着一些非法的情报交易。

                                  1980年12月,苏珊(Susan)和罗斯科(Roscoe)登录了SBBS,他俩在SBBS上张贴的第一条讯息就让人感觉到俩人不同常人的天性。他们注定要在电脑黑客界有所作为。

                                  苏珊第一次在SBBS上张贴的帖子如下:
                                  信息4375号,14行
                                  自:苏珊·桑德尔
                                  致:大家
                                  日期:1980年12月4日04:38:02
                                  事由:电脑黑客
                                  我是电脑黑客中的新手,对系统及其进入所知有限。但我微电话黑客已有很长时间了,精通很多玩电话的技巧……我很愿意同有兴趣交换信息的朋友聊聊,特别是聊聊电脑。顺便说一句,我是个身高6英尺2英寸的金发女郎,有着淡褐色的眼睛,体重140磅,喜爱旅游。要是谁知道周末有好玩的去处,别忘了告诉我……

                                  罗斯科则是狂傲的技术神童,他给卡拉特的第一条讯息就像他本人一样喋喋不休:
                                  信息4480号,则行
                                  自:罗斯科(RP)
                                  致:系统操作员
                                  日期:1980年12月6日18:38:27
                                  事由:罗斯科
                                  必须节省点空间。我是罗斯科,在洛杉矶和当地报纸上赫赫有名。我擅长“飞入”电话和电脑,能够免费获得一切,例如航空公司机票。对你的系统极感兴趣。还没来得及阅读所有的讯息。在一周之内,我会留下详细讯息。因为这会对你和所有的用户有极大的帮助。基本的要求是:告诉我你所需的信息,我没有什么弄不到的……任何东西,免费的机票,免费的电话……洛杉矶最好的电话黑客!大名鼎鼎众所周知!当地电视台介绍过我,洛杉仪最强。有DEC系统1,2口令,打遍48个州电话有许多私人账户,在接到任务后20天内能摧毁任何系统,能破坏任何电话!!!…哨B通过终端控制国际刑警组织…然通过终端获取机票…银通过终端控制电话公司……免费打电话,等等,还有更多的本事……要说的话太多了,不知从何开始…原谅我的缺乏条理……我的电话是(213)469……给我留言,留下你的电话号码,如果你不介意,我可以搞到你的号码,但那只是在你不介意的情况下。

                                  感谢你绝妙的系统。罗斯科。
                                  事实上,苏珊和罗斯科早已相识。
                                  苏珊1959年出生于伊利诺伊州的阿尔托那,苏珊是在缺乏关怀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由于父母关系的不和,从8岁起就在电话中寻找安慰,这使她一生与电话给下了不解之缘。苏珊在八年级时退学,一个人在好莱坞的大街上流浪。由于她身材高挑,一头金色的头发,所以在街上特别引人注目。从那时起,她就靠出卖肉体来换取金钱,并开始与毒品和摇滚乐为伍。有时候,她也通过拨打电话集会线路的号码与其他人交谈。1980年初,苏珊发出了HOBO
                                -UFO,这是洛杉矶最早的“合法”集会线路之一,由于线路的主人有自己的设备,所以不用盗用电话公司的设置。HOBO-UFO是一个自称罗斯科的年轻大学生在好莱坞的一家公寓里操作的,每天都会有几百个参加者。

                                  苏珊迫不及待地要结识罗斯科。她有自己的办法。她喜欢在电话中向男人描述自己,只消说自己“6英尺2英寸,金发”,不久便会有人找上门来。不出所料,她刚刚在HOBO-UFO
                                上介绍完自己,罗斯科就打电话来了。
                                  罗斯科是南加州大学商学院的学生,他的真名叫刘易斯·德·佩恩(tewisDePayne),是洛杉矶一带最出名的电话黑客之一。一家当地报纸《洛杉矶周报》的记者准备写一篇关于电话黑客的报道,他告诉一些HOBO-UFO参加者,他想见罗斯科。第二天,一个人打来电话,滔滔不绝地报出了他的本公开的电话号码、家庭住址、汽车的年份型号,以及他的驾驶执照号码,然后宣布:‘戏是罗斯科。”

                                  当苏珊与罗斯科1980年相识时,电话黑客活动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蓝匣子”已令AT
                                &T头疼多年。尽管罗斯科是TAP的忠实读者,他却看不起“蓝匣子”以及其他黑客惯用的电子设备。他斥责“嘎吱嘎吱船长”是只会用“蓝匣子”的笨蛋。真正的黑客不应该借助于工具,而应像魔术师一样穿行于电话网络中。而“蓝匣子”之类的设备很容易被追踪的。

                                  相对于“蓝匣子’”,罗斯科更喜欢利用电脑化的电话系统中的漏洞来盗打电话。罗斯科认为这是一件非常刺激的事,因为当地进入电话公司之后,他就可以任意的改变电话号码、切断线路或者给别人送去上千美元的电话费胀单。罗斯科最崇敬的和热爱的就是既文·米特尼克,即未来的头号电脑黑客。罗斯科与米特尼克是很要好的朋友,他的许多在电话线路上随意把玩的窍门也是跟米特尼克学来的。

                                  1978年,罗斯科在业余无线电网络上认识了凯文·米特尼克。有一天,当他打开收音机时,惊讶地听到两个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激烈地争吵。有一个人斥责另一个叫凯文·米特尼克的家伙使用盗来的MCI电话公司的代码通过无线电非法打长途。那时罗斯科对电话和电脑一无所知,但从辱骂的腔调上判断,要么这个凯文做出了可怕的事情,要么对方不公平地冤枉了他。罗斯科怀疑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他把争吵整个录了下来。插进去问凯文是否需要这盘录音。凯文感觉到他可能是自己的盟友,就给罗斯科留下了电话。罗斯科后来发现,凯文给他的号码属于电话公司的内部线路,是藏在网络中供维修工人测试电路时用的。他立刻喜欢上这个小他3岁的年轻人,凯文似乎对电话懂得很多。他开车去见凯文,给他录音带,两人的友谊就这样开始了。有时凯文从他在圣弗南多谷的家打电话到罗斯科在好莱坞的公寓,一谈就是几个小时(当然,电话是圣弗南多谷付费的)。当罗斯科问他一个高中生哪来那么多钱打电话时,凯文只是哈哈大笑。

                                  就这样,罗斯科跟着凯文·米特尼克开始做起了电话黑客。1980年当苏珊结识罗斯科的时候,他已经在电话线路上飞了一年多了,当苏珊一见到罗斯科,她就几乎爱上了这个英俊潇洒的大学生。罗斯科是苏珊遇到的第一个聪明而又不吸毒的男人,而罗斯科高超的电脑技术也令苏珊神往。苏珊认为罗斯科把电话与电脑知识结合起来开创了电话黑客的新阶段,而且,苏珊认为他们俩还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比如他们两人都有一种巧妙伪装自己的声音骗取他人信任的本领。这在电话黑客中被称作“社交工程”(Socialengineering),电话黑客们只需要简单地拨几个号码,就能够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苏珊十几岁时就精通此道。她就曾经在电话中自称是音乐会承办公司老板的秘书,以此将自己的名字加入一个音乐会的贵宾名单之中。

                                  不久,苏珊与罗斯科开始约会。罗斯科告诉苏珊说自己在南加州大学上学,不能每个晚上都去看她。苏珊对此倒不介意,因为她也有自己的工作,一份是电话接线员,另一份收入高得多。她不时的去一家小妓院接客。当然这一点没能瞒住罗斯科多久。罗斯科有调查他身边的人的一切的习惯,他能对自己身边的人了解得一清二楚,当地发现了苏珊的真正职业时,反而觉得挺有趣。

                                  苏珊幻想他们的爱情浪漫迷人,但实际上,两人的交往没有什么激情。他们约会的地点常常在南加州大学的计算机中心。罗斯科让苏珊在一边玩电脑游戏,自己则使用中心的账户打入全国的其他系统。苏珊很快对游戏失去了兴趣,转而成为罗斯科的学生。她学得很快,对军用系统尤其上心。这些电脑里的信息不止是一堆数据而已,它代表着美国最强大的权力机构——五角大楼。她,一个连高中都未读完的流浪少女,竟然能接近权力中心,这一点令苏珊激动无比。但作为初学者,她还不可能掌握五角大楼复杂的通讯和计算机系统。不过,她自有弥补专业技能之不足的办法。其中之一是到军事基地的军官俱乐部中与军官们鬼混,趁他们不注意时盗取电脑口令和存取码。罗斯科没有办法搞到这些东西,所以苏珊在他面前总是得意洋洋。

                                  苏珊在妓院每月收入一千多美元,她把多余的钱都花在电脑和电话设备上。罗斯科也开始把她的公寓当作基地,还经常带着肥胖的凯文·米特尼克来。苏珊和米特尼克一开始就会不来。苏珊觉得肥胖的凯文·米特尼克与英俊潇洒的罗斯科相比,简直不值一提。她还发现了凯文身上有一种化很报复的天性,因为他不是乐于切断别人的电话服务,就是在业余无线电中与人争吵。

                                  凯文和罗斯科都是“社交工程”大师级的人物,他们可以在电话中随意摹仿别人的声音,而骗取他们需要的信息。他们最珍视的是秘密信息和任何秘而不宜的东西。但他们都对钱看得很淡,他们很少把获得的秘密信息卖给他人。他们以一名职业黑客精神要求自己,视黑客活动是一门崇高的艺术,而认为金钱只会贬低它的价值。他们喜欢的是电子入侵带来的权力感和自由感。罗斯科最大的快乐就是面对一个陌生人,报出一长串有关他的私人细节,然后在一边幸灾乐祸似的看着对方惊得目瞪口呆的神情。这会让罗斯科有一种莫大的快感。

                                  苏珊公寓的另一名经常出入的人是史蒂夫·罗兹(SieveRhoadeS),一个好搞恶作剧的15岁长发男孩。他是一个电话黑客,最喜欢的就是利用家门口电线杆上的接线盒操纵电话服务,电话公司最后被迫拆除了电线杆上的踏脚架。罗斯科、凯文和罗兹都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他们经常用“垃圾法”搜集情报,即在电话公司的垃圾筒里寻找说明书、写着口令和其他任何有用线索的碎纸片,并一边翻找一边用无线电对讲机联络。

                                  这几个人组成了一个天才集团,他们具有高度的想象力,能够用一些绝妙办法得到遗失或被窃的电话信用卡号码,比如说,把信用卡持有人报失的免费专线转到他们选定的投币式公用电话上,然后回答:“这里是太平洋贝尔公司(为加州提供电话服务的公司),我能为您提供帮助吗?”他们的惊人知识源于数月的勤奋钻研:想尽办法弄到电话说明书,并一次又一次地参观电话公司熟悉地形。他们经常从美国最大的信用调查机构TRW公司的计算机中获取信用卡信息,有时只需从一个大意的雇员嘴里套出口令,但有时就得实施“物理搜索”——在TRW的垃圾筒里奋战一夜。

                                  这一小集团有时会琢磨出一些胆大妄为的点子。一次,罗兹发明了一种方法,控制了罗得岛州某市的电话簿查询服务。当人们想查询信息时,听到的却是小集团一个成员的声音:‘“请问您要的是黑人还是白人?”这是他们最爱说的一句话。“您知道,我们这里黑人和白人的电话簿是分开的。”或者是:“您要的号码是8-7-5-0又1/Zo您会拨那个12吗?”与罗斯科相爱才两个月,苏珊就注意到罗斯科与她约会的次数越来越少。最后她发现自已被骗了:罗斯科与别人订了婚,未婚妻是个老实正统的法学院学生,看来是罗斯科进入上层社会的桥梁。她找罗斯科争吵,可他只是大笑。于是她威胁要向FBI告发罗斯科的行径,罗斯科却假装听不懂。她提出结婚,罗斯科笑着说她误会了。罗斯科没有想到,他伤害的是一颗已经破碎过大多次的心。这样冷酷地拒绝苏珊,等于是e找麻烦。苏珊阴险的一面就要暴露了。

                                  1980年12月的一天,旧金山一家租赁公司“美国租赁公司”值班的电脑管理员发现,公司使用的DEC电脑的表现有点反常,运行得格外缓慢。所以,当天下午当他接到DEC公司负责软件维修的技术员打来的电话时,心里很高兴。技术员说DEC分布各地的电脑都出现了问题,由于波及面太大,他无法亲自前去处理问题,只能在电话上说明整个维修步骤。他说他要往系统中输入一个维修程序,需要知道电脑的电话号码、登录名和口令。值班员毫不犹豫地告诉了他,因为他以前也曾这样与DEC合作过。DEC技术员向他保证,到第二天早晨一切都会恢复正常。

                                  可是第二天一早,电脑运行得更慢了。值班员打电话给DEC公司,试图找到那位乐于助人的技术员,可DEC根本没有这号人物,到第三天早晨,值班员上班的时候,被机房里的景象惊呆了:与一部电脑相连的打印机工作了一夜,地上满是打印纸,每一页上都是重复了上百遍的几句话:“幽灵和系统杀手再次实施打击。很快我将摧毁他们在系统A上的磁盘和备份。你们的系统B已经被摧毁。你他妈的驴蛋想法补救吧!

                                  下面是:“我们的复仇!
                                  还有:“狗日的2狗日的!狗日的!
                                  句子里还散布着人名。一个是罗斯科,一个是米特尼克。米特尼克?这是不是说作案的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米特尼克的前3个字母与麻省理工学院的缩写相同)?

                                  后来,罗斯科和凯文宣称,这一切全是苏珊的圈套,她故意在租赁公司的电脑上打出他们的名字以栽赃陷害。而苏珊则坚持说这场电子入侵是罗斯科和凯文干的。

                                  租赁公司事件后,苏珊与罗斯科的关系持续恶化,两人开始各展所长,进行一场“黑客之战”。苏珊开始搜集罗斯科和米特尼克的“犯罪材料”。她利用自己的社交绝技从电话公司拿到他们的账单,并根据他们拨打的电话绘成复杂的通话频率图。她还设法取得了有关这些电话的用户报告。

                                  苏珊总会在罗斯科意想不到的时间给他打电话,并且在电话应答机上留下肮脏的话语。她还打电话到罗斯科所在的公司里,告诉公司人事部门说罗斯科总是在下班后偷用公司的终端,罗斯科也因此被公司解雇。为了摆脱苏珊的干扰,罗斯科把自己的电话号码不断变更并且连电话缆线都改换了。

                                  罗斯科与凯文·米特尼克也开始报复苏珊。在这方面,苏珊显然不是凯文和罗斯科的对手。凯文把一台袖珍无线电收音机接到苏珊的电话上,任何人只要把收音机调到凯文设定的频率,就能像收取电台讯息一样的听取苏珊与任何人的通话。罗斯科和凯文开始录下她的通话,其中很多都是她在深夜与新结识的黑客男友的长谈。苏珊详细地向男友介绍了从事妓女行业的一些窍门。罗斯科他们还录下了苏珊在妓院与嫖客的电话录音问候,包括苏珊向嫖客报的服务价目表:“如果你支配一切”就是半小时45美元;“如果你屈从”就是半小时40美元;“要是你喜欢翻滚摔打”,就是半小时用美元。凯文和罗斯科还改变电话公司和服务线路,让打给苏珊的电话转到别的地方去,有段时间甚至还中断了苏珊的电话。

                                  这些恶作剧被苏珊发现后,苏珊非常气愤,她决定把他们之间的矛盾公开化,并试图通过一些公众媒体来攻击罗斯科:

                                  1981年2月,她在SBBS上攻击罗斯科是当局的密探:
                                  罗斯科很可能正在与FBI合作,引黑客上钩。…他最近遇到了麻烦,但却开始在公共区域发送讯息,特别是发给安顿(凯文在SBBS上的别号)……这要么是个陷阱,要么就是他想叫你们替他执行复仇行动!

                                  在相互交战几个月后,苏珊被传唤到检察官办公室,罗斯科控告她用下流和带有威胁性的电话破坏他的正常生活。检察官警告她不得继续再这样做,苏珊只好点头答应。她暗暗等待最后的复仇机会。机会在这年晚些时候终于来了。

                                  1981年5月,凯文、罗斯科决定突破太平洋贝尔公司在洛杉矶市中心的COSMOS中心。COSMOS是“主机运行电脑系统”的简称,是全国各地电话公司广泛使用的一种大型数据库,用以维修电话缆线、保存记录执行服务命令等等。1981年的时候,全国已安装了数以百计的COSMOS系统,绝大部分在DEC电脑上运行。为了控制COSMOS,必须了解几十条常规指令,它们都列在电话公司的说明书里。

                                  一个周末的晚上,凯文、罗斯科和一位朋友马克·罗斯则开车向电话公司的垃圾筒进军。在COSMOS中,“根账户”的权限最大,找到了进入这一账户的口令,就可以在系统中为所欲为。这正是他们在垃圾筒中搜寻的“宝贝”。但那天晚上他们收获甚微;也许是因为一个黑客已抢在前头搜过一遍了。

                                  3个人非常沮丧,凯文建议直接闯入COSMOS中心去试试运气,他知道108室是COSMOS
                                中心的机房,那里肯定有许多他们需要的情报。
                                  第二天凌晨1点,他们三个人来到了公司门前,罗斯科让凯文扮成公司的职员,负责骗过门口的警卫。17岁的凯文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成熟得多,加上“社交工程”练就的语气,说出来的话会很令人信服。罗斯科和罗斯则站在一边看着凯文与警卫周旋。凯文故作抱怨地说他下周一必须交出一份报告,只好在周末晚上过来加班。警卫显然是被凯文的言谈打动,他既没有查看凯文的证件,也没有问他在哪个部门工作。友好地寒暄一番后,凯文熟练地在登记小簿上写下了他们三个人的名字,当然一般是假名,他签字熟练的程度就好像他经常要在这里签到一样。

                                  走进大楼后,他们没花多长时间就找到了108室。书架上摆放着6部厚厚的说明书,在翻阅了几页后,他们确认了这正是COSMOS的说明书,里面包含着他们所需的有关操作系统的一切信息。罗斯科从桌子旁边拿了一只公文篇,把所有的说明书都塞了进去。然后。他们抱着满怀的资料走回大门口,凯文还和警卫热情道别。警卫也似乎没有想到,为什么这三个年轻人是空手而来满载而出。一切好像比想象中的顺利得多,三个人花了不到两小时的时间就获得了丰富的成果。

                                  不幸的是,他们太贪心了。星期一早晨当COSMOS经理上班时,他发现书架上空空如也。他立刻找来了警卫人员询问,警卫想起了星期天凌晨情况。经理报告了公司安全部。

                                  与此同时,苏珊已苦心收集了大量证据。她认为向地区检察院负责电脑犯罪的调查员鲍勃·伊文(BobEwen)告发她的老朋友的时候到了。她要求检察院对她免予起诉,作为交换条件她将在审理罗斯科和凯文对出庭作证。

                                  伊文此时还不知道他的对手是何许人物,苏珊把凯文描绘得十分可怕,说他简单地利用电话和电脑就能启动美国的核打击系统。这个嫌疑犯身材壮实,体重足有两百余磅,也许还带着武器。他害怕凯文及其同伙在COSMOS中安放了逻辑炸弹,因此他面对的可能是个恐怖分子。他和手下人在高速公路上截住了凯文,用枪顶住他的腰,把他按在车盖上,双手铐在背后。但他们很快发现这个大块头的衣服下没有肌肉,全是松松垮垮的脂肪。伊文这才松了口气,伊文告诉凯文只是执行公务,必须把人铐起来带到监狱。在车里,凯文开始叙说,承认他认识苏珊和罗斯科。伊文问他有没有在电话公司的电脑里留下过逻辑炸弹,凯文看上去似乎要哭了。“绝对没有,”他坚持说,他绝不会做任何伤害电脑的事情。

                                  检察院决定同时起诉凯文和罗斯科。他们的罪名都是盗窃和阴谋实施电脑诈骗,根据加州法律属于重罪。证据是一年前美国租赁公司侵入案和COSMOS资料盗窃案。1982年6月,罗斯科被判有期徒刑150天,缓期30天。凯文则在青少年法庭对他进行了一番心理诊断研究后,被判1年缓刑。

                                  行文至此,我们的黑客精英轶事就该告一段落了,黑客的故事是讲不完的,黑客精英也会不断地涌现出来,他们的故事也还会被人们不断地演绎下去。

                                  我们谨以出现在网络上的黑客宣言片段来结束本篇,相信大家读过后会对黑客问题多一分沉思。
                                  今天,又有人被逮捕了,所有的报纸上都刊载了这条消息:“因为入侵银行的计算机系统,黑客被逮捕了。”

                                  但是,你可曾对黑客心里想的是什么关心过吗?你曾想过是什么使他们变成这样的吗?
                                  我是一名黑客,来吧,走进我的世界……
                                  我的世界是从学校开始的。我是一名比别的小孩聪明的学生,老师教的统计学方法使我十分厌烦。
                                  当我在初中或者是高中时,我已经听老师讲解如何使一个分数简化不下十五次,我早已理解了,于是我对教师说:“史密斯先生,我不做作业,我已经在我的头脑里完成了。”

                                  有一天,我找到了一个发现,我找到了一台计算机,稍等一下,也就是一个工具,它会做我想要它做的一切事情,如果它做错了,那也是因为我勒索它,而不是因为它不像我。

                                  然而,有一天,情况发生了变化,一扇通向全世界的门打开了,在电话线上狂奔就好像海洛因通过吸毒者的神经一样,好一种来电的感觉!一个没有竞争的避难所,找到了一个电子公告牌,“就是这儿,我应该属于这儿。”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朋友,虽然我从来没和他们见面,从来没有同他们谈话,也许永远也没有同他们讲话的机会,但是我认识他们所有的人。

                                  在学校我们是被人用领匙喂食的小婴儿,当我们想要一块牛排的时候,你们送来的牛排却是毫无味道。我们被虐待狂所包围,我们的感情被完全忽略了,没有人发现我们是一群渴望新知识的小学生,就像沙漠里的迷路人需要一滴水一样。

                                  现在,这是我的世界了,这是电子转变的世界,是美丽的电子脉冲。如果我们使用了那些本该收费的现存的服务时,我们被称为罪犯;我们不停地探索时,也被称为罪犯;我们寻求新知识,你也称我们为罪犯。我们共同生活在网络空间而不分肤色,不分国籍,不分宗教信仰,但我们仍然被称为罪犯。你们制造原子弹,你们掀起世界大战,你们大屠杀,大肆对我们说谎让我们相信这些都是为了我们的利益,但是,我们仍然是罪犯。

                                  对,我是一名罪犯,我的罪过在于好奇。我的罪过在于评价人们的所说和所想而不管他们看来像什么。我的罪过是比你聪明。有些东西你一定要随时记住:

                                  我是一名黑客,这是我的宣言。你可能会阻止其中的一个,但你却不能阻止我们所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审核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林海谐缘论坛 ( 豫ICP备07015145号 ) |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 管理员:linker(QQ:80555546) 群:3067918

GMT+8, 2024-11-21 23:31 , Processed in 0.02992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