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谐缘

 找回密码
 审核注册
搜索
查看: 12973|回复: 0

《马云谈商录》连载:别人无法拷贝我的苦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9 17: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持久的激情最赚钱

短暂的激情是不值钱的,只有持久的激情才是最赚钱的。而不能经受挫折的激情只能算是冲动。

—马云

比尔?盖茨曾说过:“我们公司的核心文化就是激情文化,员工必须要有激情,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而技巧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微软公司的创办正是源自于比尔?盖茨的“不做就一辈子都不会甘心”的创业激情,为此他放弃了学业,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软件创业的理想中,最终成就了大名鼎鼎的微软公司。

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是单凭一时的激情就能干成的事。很多年轻人在从学校毕业之后,就想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迅速实现自己、成就自我的价值,好像不当老板就埋没了自己。其实刚刚走出校园的年轻人不妨认真找一份工作,踏踏实实地干几年,如果几年之后,还抱有强烈的创业的心态,再去创业也不迟。

  短暂的激情不值钱

《赢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的一档全国性商战真人秀节目,大型励志创业电视活动。由于获胜者可以获得企业提供的一大笔风险投资,所以吸引着不少有志创业的人前来参加。这档节目有许多企业家评委,马云正是其中颇有分量的评委。

在第一赛季晋级篇第五场中,来自美国的工商管理硕士、电子工程硕士陈跃武直接被马云pass掉了,出现这样的结果很令人吃惊,因为陈跃武也是带着周详的计划、创业的激情来到这个赛场的。

马云是这样陈述自己这样做的理由的:“第三位选手陈跃武,我很想坦率地跟你讲,你最好别创业。听起来挺难受,但是刚才吴鹰也讲了,创业很累,创业的失败率很大很大。从你的性格上看,我觉得你比较适合做一个工程师,或者是比较适合参与一个已经成为创业成功的团队里面承担一定的工作,因为你的条理、你的理性,以及你的温文尔雅,创业者都是疯疯癫癫的多一点。如果你真的要创业,我建议你MBA毕业以后最好先找一份工作,到中国来干5年,5年以后还想创业,你再创业,5年以后一般会消灭掉很多创业的想法。你这个项目什么时候需要熊总、吴总和我们投资的时候,你已经找的1千个客户每人付你300美金的时候,我们再好好谈一谈好不好?”

被人当面否定是很尴尬的,但马云这样说是有根有据的。在参赛的36强及108强的选手中,陈跃武几乎可以说是项目准备最不充分的一个。他的团队在当年5月才成立,6月初才开始找项目,6月10日前后面试通过入108强,6月18日到北京参赛。36强的其他选手都有很强的项目,很多人有运营数年的公司,百万、千万的营收,项目上的劣势不言而喻。虽然陈跃武拥有满腔热情,想在网上为高端的中国和美国的商业领导建立一个交流的平台,但这么短时间成立的团队,能否经受住创业艰辛风雨的洗礼呢?

马云一直认为,短暂的激情是不值钱的,只有持久的激情才是值钱的,而激情不能受到伤害。1988年,马云在从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毕业后,被分到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当英语老师,同时兼任学院外办主任,这段做老师的经历也教会了马云很多事情。马云后来回忆说:“在学校教书的5年,给我带来的好处就是知道了什么是浮躁,什么是不浮躁,知道了怎么做好点点滴滴,创业一定不能浮躁。”

马云的阿里巴巴的创立是从十几个有激情、有理想的年轻人开始的,他们怀抱着一个创建一家伟大的公司的梦想聚集到了一起。年轻的团队容易产生激情,但是更容易因为挫折而失去激情,尤其是一件从未有人做过的事,面临的难度将会更大,将会有很多从未想到过的、出乎意料的困难,而显然,如果没有持久的激情,在这些困难面前,退却是很容易的事。



  永远保持最初的激情

激情是缘于人们对事物的强烈兴趣与热衷的表现。成功不仅要有激情,还需要将这种激情坚持下来。

曾有人做过实验,将一只最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里,然后用强化玻璃隔开。最初,鲨鱼每天不断冲撞那块看不到的玻璃,它试了每个角落,每次都是用尽全力,但每次却总是弄得伤痕累累,有好几次甚至浑身破裂出血,持续了好一些日子,每当玻璃一出现裂痕,实验人员马上加上一块更厚的玻璃。

后来,鲨鱼不再冲撞那块玻璃了,实验到了最后的阶段,实验人员将玻璃取走,但鲨鱼却没有反应,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区域游着,它已经失去了最初的激情。

创立30年的软银,投资过约800家互联网中小企业,在过去十年中的投资回报达九倍之多,是网络业中全球投资回报最高的企业。孙正义在回答一位中小企业代表提问时说,他投资的互联网企业中有100家破产了,但绝大多数生存了下来,相当一部分如阿里巴巴、雅虎等更取得了超级成功。在他看来,失败的企业与成功的企业相比,除了一部分运气以外,主要的区别在于管理层是否有创业激情。那些成功的企业凭借创业激情,总是能够吸引人才,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案,渡过难关。

2007年7月29日,马云在跟“五年陈”(阿里巴巴的员工在工作满5年之后会被称为“五年陈”,并获得一枚公司定制的戒指)员工交流时给他们讲过一个孙正义公司的故事:

当年软银在日本刚刚成立的时候,孙正义就希望给员工的工资低一点,于是就把公司的股票一部分分给员工。有一些年轻的女员工得到了一点股票,但是她们很不高兴,因为股票不多,在当时也不能变现,她们就不想要股票,想多要一点工资。

之后不到两年,软银就上市了,这些女员工的一点股票居然一下子价值达到一百多万美元,最后涨到将近两百万美元。拿股票更多的全部成了几百万美元的股东,还有人甚至成了几千万美元的富翁。这些女孩们十分高兴,心想有这么多钱了还工作干什么,于是她们嫁人的嫁人,不干活的不干活,开始买房子、买车,没有一个人真正感谢公司,没有一个人感谢团队。由此也给软银内部带来很大的冲击,有很多员工辞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还过来挖原来公司的墙脚。但是,这些出去的人,据统计没有一个人是成功的,来得快,去得也就快。

通过这个故事,马云告诫这些老员工不要有“暴发户”的心态,因为中国那些最先富起来的一群人,没有一个活好的。比如那些最先买摩托车的,有几个活下来的?

接着,在当年12月11日给“五年陈”销售的讲话中,马云继续提到了这个话题。在此之前的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成为中国互联网首个市值超过200亿美元的公司。而在阿里巴巴内部,近70%的员工都成了“富豪”,共同分享了其中将近184亿港元。

马云说公司到现在这个状态,是每个人的功劳,但是功劳都是过去的。如果按照一个民营企业,按照一个土老板的想法,他和员工中绝大多数人都不用干了,别干了,累死了,换个工作,搞得轻松一点,这一辈子就行了。但是这样很有可能像七八十年代的万元户,特有钱,当时女孩子看到万元户都愿意嫁给他,家里养鱼养猪的,大户人家。那些万元户后来没有一个起来的。

马云不希望阿里巴巴的老员工、老干部就像当年的万元户,熬了五年八年,一会儿就没了。他说这些钱现在来看不少,未来看不算什么,因为公司还在布局之中,做企业需要保持持久的激情。

在阿里巴巴创业初期,马云就提出三点:第一是将来要做持续发展80年的公司,第二是要成为全球十大网站之一,第三就是只要是商人,一定要用阿里巴巴。

在阿里巴巴五周年庆的时候,马云又提出了一个新的目标:阿里巴巴要做102年的公司,诞生于20世纪最后一年的阿里巴巴,如果做满102年,那么它将横跨三个世纪,阿里巴巴必将是中国最伟大的公司之一。

而在阿里巴巴十周年庆典上,包括马云在内的阿里巴巴集团18位创始人辞去“创始人”的身份,以后将变成集团合伙人。马云希望通过这样的举措让阿里巴巴一切从零开始。此外,马云还畅谈了阿里巴巴下一个十年的具体目标:第一,阿里巴巴要成为全球一千万家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平台;第二,为全球一亿人提供就业机会;第三,为全球十亿人提供物美价廉的消费平台。

与其说马云是一个企业家,不如说他是一个“造梦人”。他是一个激情四射的创业者,是一个伟大理想的布道者,是一个辉煌梦想的鼓吹者。马云用活生生的事实证明了一个道理:只要我们拥有梦想、持久激情和不断努力,就有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失败是可贵的财富

永远记住每次成功都可能导致你的失败,每次失败好好接受教训,也许就会走向成功。

—马云

恩格斯曾说:“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学习来得快。”套用一句非常流行的俗语,那就是——失败是成功之母。一个人在经历过失败,然后经过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获得直接经验和成功。

微软公司很愿意聘用那些曾经犯过错误而又能吸取经验教训的人。微软公司的执行副总裁迈克尔?迈普斯说:“我们寻找那些能够从错误中学会某些东西、主动适应的人。”在录用过程中,我们总是问应聘者:“你遇到过的最大失败是什么?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微软不计较过程中的失败,只管最后的成功,因此最后成功的才算数。

我们现在看马云那么成功,让人多么羡慕。但在这份风光背后,马云也经历了很多失败和坎坷。也正是因为这些宝贵的经验,让他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吸取教训,走向成功。

  高考三次终圆大学梦

马云从小就和别的孩子不同。用他的话说,他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从来不是最好的,一般在十几名,而且数学极差,往往不及格。在七八十年代,这样的学生往往会让老师很头疼。从这里可以看出,至少在小时候,马云并不聪明。

另一方面,马云顽皮、好斗的性格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这也导致了他在整个学习阶段成绩都不是十分理想。初中升高中的时候,由于成绩不佳,他甚至考了两次,其中一次数学只得了31分,这是马云人生的第一次挫败。

马云在数学方面缺乏天赋,成绩极差,可英语却非常好。而这个特长对马云的人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英语好,他才能上杭州师范大学外语系,才能在毕业后留校任英语老师,才能创办海博翻译,才有机会去美国,才有机会接触网络,也才有了后来的阿里巴巴。多年后,他在面对BBC等世界各大媒体采访时应对自如,在各地演讲时也侃侃而谈,表现出来的气度丝毫不逊色于人,令人顿生敬意。

为什么数学奇差无比的马云英语却学得很优秀呢?除了自身的爱好和努力之外,中学时代的一位地理老师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马云在读中学时,教地理的一位女老师的教学方式非常有吸引力,讲课让人如沐春风,她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的一些经历和故事。马云和其他同学都特别崇拜这位地理老师。

有一次上课时,这位老师讲了一件事,使马云受益终生,甚至可以说改变了马云的一生。老师说,有一次她在西湖边上,几个外国人问她关于中国地理的问题,她英文很好,自然对答如流。老师总结说,你们要学好地理,不然他们问你的时候,你会给中国人丢脸。这句话成了马云学习英语的最大动力。

那节地理课上完后,马云一回家,就特意买了个收音机,每天听英文广播,坚持不懈。

那一年的马云,刚满12岁。当时,改革开放如火如荼,杭州作为旅游胜地和投资宝地,自然吸引了大量的外国人。借着这个有利条件,马云一有机会就在街上逮住外国人练习英语。马云的英语口语就这样一天天流利起来。

“疯狂英语”的发起者李阳老师说过,学英语最忌讳的就是一个“怕”字——怕丢脸不敢说,怕丢脸不敢大声说。马云就是借着一种“厚脸皮”精神,借着不怕出丑的大无畏精神,慢慢地,从没出过国的他练就了一口流利并且纯正的英语口语,并因此结识了很多外国朋友,这对他的成长大有裨益。到13岁时,马云就能给老外当导游,用自行车带着老外满大街跑了。

马云第一次参加高考,数学只得了1分。他垂头丧气,准备去做临时工。他和又高又帅的表弟去一家宾馆应聘,结果宾馆录用了表弟,而他却遭到拒绝。之后马云当过秘书,也做过搬运工,后来通过父亲的关系,马云到一家杂志社蹬三轮车送书。他踩着三轮车帮人家把书刊扎在一起,25本成一包,踩10公里路通过火车渠道转发到其他地方。

一天,马云偶然得到一本路遥的《人生》,这本书中的故事给他巨大的触动。于是,他决定第二次参加高考。暗下决心的马云开始了艰苦的复读生活。那年的夏天,马云报了高考复读班,天天骑着自行车,两点一线,在家里和补习班间游走。

然而幸运之神并没有在第二次高考中眷顾马云。这一次,马云的数学考了19分,总分离录取线差140分。这个结果使得原本对马云上大学还抱有一丝希望的父母都觉得他不用再考了。

1984年,20岁的马云第三次参加高考。马云记得,高考前,一位姓余的数学老师对他说,马云,你的数学真是一塌糊涂,如果你能考及格,我的“余”字倒着写。

马云的表现让余老师大跌眼镜。考数学的时候,靠10个死记硬背的公式,他一个题一个题地去套,结果这一套,居然给套出了79分(当时数学满分是120分,72分及格)。最终,马云非常幸运地考上了杭州师范学院专科,离本科差5分。更幸运的是这时学院的本科没招满人,所以他最终“意外”成为了外语系的一名本科生。

马云三次高考的经历告诉我们: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失去了面对失败的勇气。不走出失败的阴影,就会被失败销蚀前进的斗志,最终与成功无缘。

因此,遭受失败的打击后,要能够审时度势调整自我,在时机与实力兼备的情况下再度出击,勇往直前,直达胜利。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智勇双全的成功之士。



  别人无法拷贝我的苦难

1995年~1999年这5年里,马云经历了无数艰辛、苦难、挫折和失败。多少酸甜苦辣,多少泪水和汗水,多少委屈和打击,回首往事,马云曾感慨万千:“五年苦难是我们最大的财富,也是成功的重要原因;别人可以拷贝我们的网站,但无法拷贝我们五年的苦难。”不追溯这五年苦难,就难以探求阿里巴巴成功的原因。

1995年,教师出身的马云创办了中国最早的互联网企业——“中国黄页”。但第一次创业并不一帆风顺,1997年马云不得不离开重组后的“中国黄页”,这是马云一生中的第一次失败。关于马云的离去,外界有很多传闻,但究竟为什么,马云直到今天也很难说得清楚。有人假设:如果当初不与杭州电信合作也许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结局。

但与杭州电信合作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1995年,马云最初搞互联网的时候,中国还没有几个人反应过来,竞争即使有也不是很激烈;但到了1997年,互联网开始成为各大媒体的热点,成为新经济最有力的代表,马云的“中国黄页”一夜之间冒出来了许多对手。

当时与马云竞争最激烈的是杭州电信,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杭州电信注册资本3亿多,马云注册资本仅2万;这也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杭州就这么大一个庙,容不下两个和尚。杭州电信有着非常好的社会资源和政府资源,马云一样都没有。不仅企业,就是老百姓,也觉得马云是非正规军、是游击队。

除此之外,杭州电信为了利用“中国黄页”已有的名声,做了一个名字很近的网站,也叫“中国黄页”,分割马云们的“中国黄页”的市场。

马云为了活下去,马云与杭州电信牵手了,1996年3月份,“中国黄页”将资产折合成60万人民币,占30%的股份,杭州电信投入资金140万人民币,占70%的股份。

后面的结局可想而知,“中国黄页”被收编了,马云套现走人,去了北京,帮外经贸部做网站,再之后是1999年2月回到杭州,创建阿里巴巴。

这次失败使马云对资本有了重新的认识,为后来阿里巴巴接受风投积累了有益的经验。阿里巴巴创建初期,十分需要钱的时候,也是互联网最疯狂的时候,在马云湖畔花园的家中办公的阿里巴巴员工,会经常接到投资者打来的电话。但马云拒绝了38家VC投资,原因是他们要求控制阿里巴巴。最终他选择了高盛的“天使基金”500万美元以及后来日本软银孙正义2000万美元的投资。

1999年,马云遭逢人生的第二次失败,就在丁磊带着网易北上的那天,马云却带着自己的队伍南下回了杭州。

1997年,当马云离开“中国黄页”时,外经贸部对马云说:到北京来吧,来这儿你能干得更好!就这样,马云带了5个年轻人到了北京。马云在北京租了一个不到20平方米的小房间,没日没夜地干活,给外经贸部做站点,让外经贸部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上网的部级单位。

马云当时做得不错,外经贸部另立一家公司——EDI(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由马云组建、管理,马云占30%的股份、外经贸部占70%的股份,但实际上马云一个月就几千元的工资,其他什么也没有。

时间一长马云发现很多事在政府的编制里很难做,存在着许多说不清的问题。当时人们都说马云与外经贸部的合作是中国的“梦之队”,但事实上是怎么一回事谁也不清楚。

怎么办?马云天天思量。留在北京吗?机会倒是有,比如新浪和雅虎都希望马云去加盟,但马云发现北京的网络太浮躁,在这里面很难做成一件事;还在企业里面吗?马云已经受够了;马云还觉得中国的网络形式已经在开始发生变化,全世界互联网高潮马上就要到来,留在政府里对不起这千载难逢的良机。想来想去,马云觉得还是南下。

当时马云只是认为电子商务的主要聚集地不应靠近信息中心,而应靠近企业中心,没想到这一决定使阿里巴巴得以躲过后来的血雨腥风。

2002年互联网经济处于最低潮时,《IT时代周刊》这样描述了阿里巴巴的脱颖而出:过去两年,北京的互联网企业就像电梯从天堂一层层地下落到地狱,几乎没有一个互联网英雄能够脱离集体疯狂,也没有一个能够逃离疯狂后的灾难。而依托杭州的阿里巴巴如今已无可争议地成为中国最好的B2B电子商务企业。

有时候,苦难并不可怕。英国小说家、剧作家柯鲁德?史密斯曾经这样说:“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荣幸就是每个人都失败过,而且每当我们跌倒时都能爬起来。”正是因为不断地经受磨难,人才能变得更加坚强。

的确,人们从失败的教训中学到的东西,比从成功的经验中学到的还要多。无论什么样的失败,只要你跌倒后又爬起来,跌倒的教训就会成为有益的经验,帮助你取得未来的成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审核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林海谐缘论坛 ( 豫ICP备07015145号 ) |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 管理员:linker(QQ:80555546) 群:3067918

GMT+8, 2024-11-21 16:50 , Processed in 0.02524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